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平板培养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对15种水产动物致病菌生长特性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鮰爱德华氏菌只在TSA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而且生长非常缓慢;腐败希瓦杆菌B16在shieh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其余细菌均能在LB培养基上生长。这些致病菌在形态上可分为3类:一类为球状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壁微球菌;第二类为杆状菌,包括枯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B11、鮰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肺炎克雷伯菌、腐败希瓦杆菌B16、变形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第三类为弧状菌,包括副溶血弧菌和河流弧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LB液体培养基,按照1∶500的比例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和河流弧菌(V.fluvialis)进行扩大培养,并测定不同时间段细菌培养液光密度D_(600nm)值和重量来间接反映其生长情况。结果显示,鳗弧菌在5.75h时为1.046,溶藻弧菌在4.5h时D_(600nm)为1.064,河流弧菌在3.75h时D_(600nm)为1.071。这表明河流弧菌生长速度最快,溶藻弧菌次之,鳗弧菌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