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29篇
  16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新海 《种子科技》2001,19(2):110-110
以玉米杂交种的粒色和顶色两个性状作为标志性状,并利用种子的花粉直感现象,可能直接鉴定玉米杂交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2.
豫谷6号是应用有性杂交技术,经连续南繁、温室加代选择育成的夏谷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高抗倒伏、高度抗旱、综合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适宜中等以上肥力水、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究特殊生态脆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为科学评估其生态治理效果、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滇桂黔石漠化片区199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规律及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结果]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石漠化治理效果良好。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加116.38%和76.40%,以石漠化裸岩石质地为主的未利用地则减少47.45%并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8年降至30.61亿t,较1990年减少了0.52%。建设用地扩张对耕地和林地的侵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始终维持西南较高、南部次之、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依次对应云南片区、广西片区以及贵州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差异受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但人类活动影响最为显著。“距离县中心”始终是影响力最...  相似文献   
6.
垦育88是利用中花8号、冀粳13号、冀粳14号复合杂交,通过定向选择和多点鉴定选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国家区试2 a平均产量606.8 kg/667 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4.8%,达极显著水平。品质达国标优质3级。垦育88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条纹叶枯病、耐盐碱等特性,201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处理菌糠发酵过程进行研究。1~4号样72 h达到60℃,5~8号样96 h达到60℃,1~4号样55℃以上维持30 d,5~8号样50℃维持16 d。1~8号pH随培养时间呈上升趋势。1号和2号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堆积33 d时,纤维素由20.46%下降到12.74%,下降了40.17%。发酵后的香菇菌糠酶活力较高,可开发成反刍动物的饲料。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当时被人尊称为"荀卿"。荀子在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将百家学说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隆礼重法"学说,通过主次分明的结合,实现了礼与法的有效结合,为后世千百年来的法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文化在其内涵上吸收了我国诸多学说流派的精髓并自成体系,凝聚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重法的思想,同样在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进行了渗透,并对茶礼的形成和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上审视荀子重法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对荀子思想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体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一、分枝萌发系数概念的规定在茶叶生产中,常常要研究茶树生育与茶叶产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争取高产优质高效益。为了研究的方便,经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理论上规定:把茶树各轮营养芽采摘后所留分枝平均产生下一轮营养芽的数目称为分枝萌发系数。同时还规定:当轮分枝中实际能产生下轮营养芽的分枝数与当轮营养芽采摘总数的百分比称为茶树分枝萌发百分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分枝萌发系数=(次轮营养芽总数)/(该轮营养芽(采摘)总数)分枝萌发百分率=(产生下一轮营养芽的该轮分枝数)/(该轮营养芽(采摘)总数)×100%经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分枝萌发系数与分枝萌发百分率实质上是各轮分枝育芽能力的反应,它们反应了各轮营养芽采摘后所留分枝平均产生、孕育下轮分枝的能力,如果其值大,并且大于1,说明该轮分枝育芽能力强,平均一个分枝就能产生一个以上的下轮营养芽;相反其值小,如小于1,则表示该轮分枝育芽能力弱,1个分枝不能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也就是说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平均需要1个以上的当轮分枝;当分枝萌发系数的值等于1时,分枝的育芽能力仍然较强,平均1个上轮分枝尚能产生一个次轮营养芽,这时该轮采摘的分枝数与次轮营养芽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分枝萌发百分率直接反应了各轮分枝的生育能力和组成情况,它反映了尚有育芽能力的分枝在各轮分枝中的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以及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原则,进而详细的概述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可以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