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柠檬酸合成酶基因(citrate synthetase,CS)为候选基因,分析了该基因外显子3的遗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牛肉质性状的相关关系。选用95头西门塔尔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该基因的外显子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软件对该外显子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基因第三外显子第206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脂肪颜色呈显著相关,AA型显著高于BB型。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CS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西门塔尔牛利用该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子育种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Mitochondrial 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M)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催化三酰基甘油和磷脂生物合成过程,从而促进动物机体甘油三酯的生成,并通过中心和外周调节作用,对哺乳动物脂肪沉积、能量消耗、胴体重以及整体的代谢进行调控。设计特定引物对牛GPAM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并进行了克隆及测序,并假定牛GPAM基因编码序列发生E1-76-CT点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牛GPAM基因突变前后编码产物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得出,牛GPAM基因单碱基的改变可以影响到氨基酸的编码,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及PCR-RFLP两种方法分别对58头草原红牛群体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5基因第3外显子在191 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呈显著相关,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IGFBP-5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草原红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分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的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选用30头草原红牛与14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材料,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HR基因外显子10的扩增产物被限制性酶BsaH I酶切消化后表现出多态性,经电泳检测显现AA、AB、BB 3种不同的基因型。使用SPSS软件对所得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体中,AA型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BB型(P<0.05),AA型个体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AA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可显著提高个体的乳脂率,降低个体体细胞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早期选种选育、改善乳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国内毛皮市场持续萎靡,兔产业受到波及,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不断降低。为节约成本,兔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已逐渐从大型养殖企业向中小养殖户延伸,目前在我国中部及南部地区部分养殖户已能熟练掌握及应用兔人工授精技术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在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气温低、操作不熟练以及稀释液选择不恰当等原因,导致人工授精配种分娩率不高,尤其是发情后半程输精的母兔大多分娩率较低。本试验根据养殖户现有生产条件,在冬季室温保存的情况下,对《中国养兔学》记载  相似文献   
6.
肌肉生成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又称GDF-8,是TGF-β超家族中GDF亚族的成员之一,其对肌肉的生长发育具有负调控作用,该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以造成肌纤维数目的增多或直径的增大。本试验根据Gen Bank已发表的牛的MST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扩增MSTN基因的编码区。为构建具有高免疫原性的免疫载体,将MSTN基因插入到HBs Ag基因S区的3'末端,得到HBs Ag与MSTN基因相连接的融合表达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 EF1α-DsRed-S-MSTN构建成功,为后续的细胞和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FADD(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 protein)存在于Fas/FasL系统中,是信号传导通路的一个信号连接蛋白,FADD通过传递凋亡信号,从而介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验证FADD基因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从牛卵巢组织中扩增FADD基因,将FADD基因连接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AcGFP-N1中,构建过表达FADD基因载体,并构建FADD基因的RNAi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FADD基因RNAi载体、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中,观察有无荧光的表达,并使用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ADD基因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FADD基因RNAi载体和高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转染效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方法对58头草原红牛钙激活中性蛋白酶3基因(CAPN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外显子1存在三种基因型AA、AB和BB,测序发现,在外显子1的124位存在碱基突变,由原来的A突变为G,氨基酸水平由天冬氨酸Asp变为天冬酰胺Asn,此SNP位点在此前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经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等位基因A占优势地位,且三种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发现,CAPN3基因此位点的多态性对该牛群的屠宰率、净肉率和大理石花纹这三个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这将为CAPN3作为牛肉肉质性状候选基因提供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