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为此,文章介绍了寒地水稻育秧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芸豆是黑龙江省的主要食用豆之一,杂草危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明确黑龙江省芸豆田杂草发生情况,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了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该地区芸豆田共有17科45种杂草,其中阔叶杂草14科36种占杂草种数的80.00%,禾本科杂草7种占15.56%,其它杂草(鸭跖草科、列当科各1种)2种占4.44%。一年生杂草有27种占杂草种数的60.00%,多年生杂草15种占33.33%,其它杂草(一年生或越年生杂草2种,灌木1种)3种占6.67%。在调查地点和样地出现频率50%以上的杂草有13种,依次为稗草、藜、反枝苋、本氏蓼、狗尾草、马齿苋、金狗尾草、苍耳、水棘针、苣荬菜、卷茎蓼、刺儿菜、野西瓜苗,这13种杂草是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芸豆田的优势杂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人工繁育菌核进行萌发试验,研究人工繁育菌核与自然菌核萌发区别及培养时间、形成菌核的菌龄和保存方式对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平板培养菌核萌发时间较少,采集菌核萌发时间最长及萌发率最低;PDA平板15 d形成菌核萌发时间短,培养30和45 d菌核萌发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同菌龄形成菌核萌发无差异;繁育菌核直接培养萌发时间最短,干燥储存时间越长,后续萌发培养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
为精准制定玉米田杂草防控措施,在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每隔7d调查杂草出现种类和出现数量并分析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秸秆地表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有8种杂草发生,秸秆碎混还田的玉米田有9种杂草发生,杂草发生种类和主要杂草种类基本相同.杂草累计发生量在秸秆翻埋还田的玉米田最多,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