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天宝岩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等测定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Iwao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均说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天然猴头杜鹃种群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型,这是由猴头杜鹃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间种内关系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决定的。最后,根据Iwao回归方程,计算了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永林公司"经营区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区内有植物222种,属于113属和72科。9种不同经营模式中不同生长型物种的丰富度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以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最高,乔木层次之,而以草本层最低;不同经营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块状利用模式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改良增效模式其次,而定向培育模式和保育补植模式的物种多样性最差,这也表明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比较好,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较差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物种多度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对数模型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的物种多度分布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物种组成均以少数种为主,多数种个体数较少,说明其物种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物种间个体数的差异均较明显,其中,乔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4到8级,灌木层的物种多度级由2至4级。此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均遵从对数级数分布,且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鼠刺叶石栎群落>杉木群落≥米槠群落>毛竹群落>马尾松群落的趋势,这表明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比针叶林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以及生态位相似比例等指标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中15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林主要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除个别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L)大于0.54外(如马尾松、黄毛润楠),大多数种群的生态位宽度(BL)小于0.4。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