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豆禾混播比例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e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3种植物进行3种不同比例的混播,豆禾混播比例分别是5∶5、4∶6和3∶7,检测不同混播比例下土壤理化性质及AMF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3∶7比例下的土壤p 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5∶5比例;3∶7比例下AMF菌根侵染密度、菌丝密度和根系泡囊丰富度都显著高于5∶5比例;从比例5∶5至3∶7,AMF群落多样性逐渐降低。【结论】豆禾混播比例的改变能影响AMF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且AMF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受土壤pH及有机质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