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黑龙江省七星农场拥有耕地面积8.6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7.33万hm2,是黑龙江垦区乃至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领先的国有大型农场,近年来,农场为了彻底解决农户以往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分散操作、水平不一、标准不一致、农时不统一、条件不具备等诸多实际问题,转变芽种生产方式,走专业化、产业化、工厂化统供芽种的道路,在黑龙江垦区率先全面积实现了芽种统供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方寒地水稻苗床增温超早育苗高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6-2008年3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62℃。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超早育苗、育壮苗目的,从而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垦稻14和龙粳18平均比空育131常规育苗增产9.45%,比空育131增温育苗增产7.3%。  相似文献   
3.
在该试验条件下,对3种氮(纯N)、磷(P2O5)、钾(K2O)不同含量的50%高氮免追水稻专用肥进行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50%高氮免追水稻专用肥,水稻生育期延后;施用50%(含氮30%、磷9%、钾11%)和50%(含氮28%、磷11%、钾11%)两种高氮免追专用肥,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增产较为明显,公顷产量分别为9238.5kg、9345.0kg,与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4.9%、6.2%,公顷纯效益分别为475.65元、720.75元。  相似文献   
4.
不同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对水稻碾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和方式对水稻碾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收获期,结果表明:过早收获,籽粒成熟度不高,青瘪粒增多,千粒重降低,从而造成减产,也降低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反之,收获过晚也会降低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各因素,10月1~10日茎秆含水量偏高,可采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获;10月10~17日可采用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即适宜收获时间17 d。割晒方式收获适宜收获期是9月25日~10月5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寒地优质粳稻的主产区,早春季节旱育苗面临着气温低、地温低等不利气候条件,严重威胁着水稻安全抽穗成熟。通过稻壳和发泡塑料两种保温材料,把旱育苗床高台与下层寒土进行隔离,提高苗床地温,达到早育苗、育壮苗的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两种保温材料提高苗床地温,探讨提高秧苗素质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6年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科技园区进行,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有机质含量3.09%,碱解氮142.32mg/kg、速效磷26.80mg/kg、速效钾69.33mg/kg,pH值6.05。供…  相似文献   
6.
寒地水稻苗床增温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防水稻苗期低温冷害,将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模覆盖技术进行结合,经2006年和2007年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不同保温材料在苗床30 cm下做隔离层进行水稻育秧,可以显著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4.19℃,并且为秧苗生长创造了有利生长环境,提高了秧苗素质,水稻生育期提早2 d左右,平均增产3.2%。保温材料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7℃。三个保温材料处理间,稻壳隔离层两处理增温效果要好于发泡塑料隔离层。  相似文献   
7.
白浆型水稻土生物硅肥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硅肥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施硅肥各处理产量均表现为高于对照,平均增产7.3%,在白浆土上每公顷基施150kg生物硅肥处理,增产最高,增产率达15%。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针对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农户管理措施不到位、作业标准不高等问题,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创造性提出全新的水稻生产管理理念,2010年开始用于指导水田生产,到2011年推广面积达到3.47万hm2,辐射七星分公司水田面积6.87万hm2。通过两年的生产实践,显著提  相似文献   
9.
龙粳2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早熟、优质、耐冷性强、穗大、秆强抗倒、抗稻瘟病,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8894.4kg/hm2,适于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为了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07年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进行了适宜插秧群体密度研究,对插秧规格和单穴插秧株数进行组合,为本地区寻求一套适宜的插秧群体密度,以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方向发展,单产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为使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突破公顷产量12t的目标,2007年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结合近年来水稻高产攻关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产提高,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