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MDMV)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新乡、安阳、河北邯郸大发生,而后蔓延至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省。80年代初,河北省的中南部平原地区病害发生严重,成为重病区,而张家口、承德等地为偶发区,病株率在5%以下。199...  相似文献   
2.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病毒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策略陈巽祯,杨满昌,苗洪芹,吴和平(河北省保定农林科学院植保所071000)我国玉米病毒病的主要发生种类有4种。60至70年代新疆、甘肃敦煌局部地区发生的玉米条纹矮缩病,70至80年代甘肃等省发生的玉米红叶病,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玉米病毒病回升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玉米粗缩病和矮药叶病两种病毒病害,90年代以来,严重回升为害。本文从毒源积累、品种丧失抗病力、气候适宜、栽培因素等进行了原因分析。据此提出了在播种前、播种期和苗期应采取的防治措施,并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期,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大面积发病,严重减产.病株矮化丛生,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试验证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xtellus Fallen)为主要传播媒介.病株汁液经粗提纯,电镜观察到杆状病毒质粒和病毒核衣壳螺旋状结构,并与小麦丛矮病毒抗血清呈阳性反应.因此认为侵染内蒙岭北地区春小麦的病原是小麦丛矮病毒(WRSV).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 0.93V1 0.314V2 0.059V18②Y=0.263 1.10Vl 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7日,在宁晋县大陆村赵平邱中村,有农民反映其小麦出现成片白穗,打药、浇水和施肥均不见好转。经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组专家鉴定为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随即对项目区和周围麦田的调查得知,小麦全蚀病不同程度地在大多数麦田零星成簇、点片或连片发生。在同一块地,除成片发生白穗以外,有呈现条带状由重向轻扩展的迹象。不同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据跟踪走访农民调查得知,宁晋县去年即有个别地块出现了白穗,但农民对造成白穗的原因不清。从2005年小麦全蚀病在该县的发生程度和发病面积来看,去年的白穗应是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预计今后2 ̄3年,宁晋县将面临小麦全蚀病大面积扩展发生和为害的威胁。据此,小麦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明年要特别关注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主推番茄品种抗黄化曲叶病鉴定与筛选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对河北省42个番茄生产主推品种进行抗番茄黄化曲叶病鉴定。结果表明,‘迪芬尼’、‘74 589’、‘佳西娜’、‘格利’、‘74 587’、‘荷兰6号’、‘Ty204’等7个品种田间表现明显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病率分别为0、0、0、1.35%、1.32%、0、1.76%。其余35个品种田间均表现明显感病,发病率最高的品种为‘鲁寿巨粉’,发病率达到99.22%,各品种发病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穗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  相似文献   
9.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含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种衣剂Ⅰ号、Ⅱ号对玉米矮花叶病传毒介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种衣剂包衣处理均对传毒介体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具有较高防效,残效期可达40d 以上;蚜虫高峰期对无翅蚜和蚜虫总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种衣剂处理较对照蚜虫总量可减少23.12%~68.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