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洼县位于辽河的下游。水田耕种面积10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600kg左右。年降水量为450~650mm,每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总降水量的60%以上。全年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在本县十分缺乏。规律性的春旱、大风常常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干旱缺水已成为本县发展水稻生产的一大障碍。根据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笔者等认为如下抗旱种稻技术措施应在本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盘锦市位于辽宁西南部,渤海之滨,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平原,是辽宁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农作物以水稻生产为主,栽培面积8.7万hm,占粮食作物的80%。水稻生产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30年前由于栽培面积小,产量低,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近20年来,随着集约化栽培的发展,水稻病虫害日益严重,粮食损失逐年递增。l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水稻纹枯病,1969年在大洼县平安农场首次发现,只有几株受害。1973年发病50hm’,1985年猛增到13万hm’,大约减产稻谷17O万kg。到了90年代后,连年发生面积均在2-4万hm’之…  相似文献   
4.
水稻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淑梅  李红  高娟  黄艳  李景波 《北方水稻》2008,38(3):115-116
盘锦地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经过多年衍变,现主要以禾本科稗草,莎草科萤蔺、镳草、扁秆镳草以及星接藻科水绵为优势杂草。在苗田和本田,主要采用封闭化学除草技术,苗田在播种覆土后封闭,本田分插前封闭和插后封闭,将杀稗草有特效的除草剂(如丁草胺等)与杀莎草和阔叶草有特效的除草剂(如吡嘧磺隆等)混配使用,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5.
6.
大洼县是多年的老稻区,由于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质地粘重、板结,通透性和保肥供肥能力变劣,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使单产再提高难度很大。因此,土壤改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探索土壤改良新途径,1998年进行了水田应用土壤调理剂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改土与增产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且试验材料与方法稻田土壤调理剂由辽宁省区划研究所提供。试验设每667m’施土壤调理剂50kg为A、100kg为B、2个处理,以空白为对照(CK)。处理区和对照区面积均为1000m’,不设重复。5月14田水平地,16日采用人工撒施法施土壤调理剂,…  相似文献   
7.
2011年进行1%申嗪霉素SC防治水稻穗颈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防治穗颈瘟有效,分别在水稻破口前和齐穗期用量75~100 ml/667 m2采用喷雾法施药,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发生,且对水稻无不良影响,水稻增产3.8%~4.7%。  相似文献   
8.
杀螟丹在水稻植株及稻田土壤、水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检测,分析了杀螟丹在水稻叶片和根中,以及对稻田土壤和水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苗床上施用杀螟丹,杀螟丹在水稻叶和根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92和10.94d.水稻移栽后60d,水稻叶片和根中均未检出杀螟丹.在稻田土壤和水中的降解速度较植株中快,半衰期分别为3.71和1.88d.水稻移栽后30d,稻田水中未检出杀螟丹;移后60d,稻田土壤中也未检测到杀螟丹.  相似文献   
9.
30%爱苗乳油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由15%敌力脱(丙环唑)和15%世高(苯醚甲环唑)组成,在我国登记在水稻上防治纹枯病。敌力脱施用后2小时内被植株茎叶迅速内吸,向上传导,治疗效果好,速度快;世高传导稍慢,有较长的持效活性,爱苗的有效保护期长达2~3周,比常规药剂节省1~2次用药,保证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既见效快又长期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碱SL每667m275ml对水喷雾,可有效防治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药后1~7d的防效为96%~80%,而且安全无公害,对稻田放养河蟹杀伤力较小,死亡率仅7.5%,必要时可在养蟹稻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