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泡桐一年生苗和平茬苗出圃造林后,当年发生丛枝病的植株,可达50—70%。在9月份苗木高生长停止期,对外观健壮的桐苗,用研制的1号药液和2号药液,注入苗干髓心内,每株注药20—25毫升,则可预防苗木及其种根发生丛枝病;注药的苗木造林后防病效果达93—100%,其种根育苗后防病效果达88—100%。因此苗木注药预防丛枝病的措施,将为今后建立无病种根和苗木基地,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
苗金波 《植物保护》1984,10(3):38-39
河南全省约有泡桐三亿株,丛枝病的病株率一般为30—70%,部分严重地区达95%。据调查病树比健树每株每年少生长立木桐村0.0052立方米,全省每年因丛枝病影响,少生长立木桐树23万立方米以上,损失木材价值约5千万元。  相似文献   
3.
1981年在河南省西平、襄县、临颖、郾城、许昌、郏县、鲁山、漯河等县市普查发现香椿干腐病。又经深入50多个村点详查,二年生至大树均有发生,庭院散生树受害株率达10.2—47.1%,离墙过近的达86.7—90.3%,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七年由于测报工作没有跟上,防治技术单一,以及等、靠国家拨款等原因,致使袋蛾在全省危害成灾。袋蛾种类虽多,但河南省主要是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主要为害泡桐。该虫在河南一年1代,幼虫有群集性利于化防,虫袋醒目易于人工摘除,雌  相似文献   
5.
清水河县的林业职工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正轰轰烈烈地大搞果树育苗和果树定植。他们把四月份定为造林运动月,个个信心百倍,干劲冲天,要在全县放出果树卫星。果树育苗为190亩,争取亩产4万株,要求一年成砧木,二年嫁接,三年出圃定植,1961年基本实现果园化。果树定植为3万亩,45万株。为此,在1959  相似文献   
6.
坚蚧为庭院园林观赏树木的一种常见害虫,葡萄、桃受害较重。 坚蚧在许昌地区1年发生2代,以二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从3月中、下旬开始为害,一直到9月中旬。据全区14个县市调查,庭院葡萄被害株率100%,葡萄园被害56.2%,黄泛区鄢陵县的桃树,被害率41.6%,其他县次之。  相似文献   
7.
<正> 豫杂一号泡桐是河南省泡桐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选育出来的一个泡桐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早期速生,树势旺盛,容易人工接干,抗病能力较强,已在我省二十多个县市试种,造林4万多株,已繁植20万株以上,深为群众欢迎.一.选育过程豫杂一号为人工杂种,它是以我省的毛泡桐为母本,湖南省的白花泡桐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优势现象,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杂交组合.该组合包括18  相似文献   
8.
<正> 许昌市有各种果树面积14.9万亩,其中:水果10.1万亩,占果树总面积的67.8%。近几年来,由于缺乏管理,蛀干性害虫发生普遍。经普查,虫蛀株率一般为36—70%,严重的果园高达90%以上。苹果,桃、梨受害重,其他次之。以天牛为主的蛀干性害虫,危害枝干中心木质部,轻者落花、落果而后枯死,重者折枝,造成严重减产。我们从1984—1986年进行了自制双包毒签防治试验,经三年实践认为,磷化锌双包毒签适时插虫洞是简便易  相似文献   
9.
<正> 许昌是泡桐老产区,不仅大树丛枝病发病率高,而且苗圃地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主要是采用病根育苗和栽植带病苗木所致.为了减少传病,我们于1980-1981年连续二年,将生产所用的种根进行温水浸处,对减轻泡桐苗期丛枝病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该试验从1980年分别在襄县颖桥公社洪村寺和邢庙两大队、襄县林科所、临颖县台陈公社王曲大队、临颖县林科所等单位进行试验.1980年采用兰考泡桐、白花泡桐经过  相似文献   
10.
泡桐在许昌地区已栽植3千余万株,是一大优势。但是,1981年在林木病虫害普查中,发现片林、四旁林木和农桐间作林中,泡桐腐烂病发生普遍,个别地块比较严重。使泡桐的成材质量和数量都受到较大影响。为此于1981年秋对此病害进行多点防治试验,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