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山传统栽培方法是块茎生长较深,采收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又费力,且易损伤块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淮山这一特色产业的大面积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使用导管高产栽培技术,即人为地改变淮山块茎垂直向下生长为靠近垄面土层一定斜度定向生长,利用浅土层日夜温差大、土壤疏松、通透性好的优势,使淮山长薯快、收获容易,能在多种类型土壤大面积推广种植,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目的。该技术与传统淮山栽培技术比较,每亩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去年增加422亿元。然而,金融支农的力度不能令人满意,农民贷款难现象日益突出。农村金融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民贷款难是一个综合征。一是金融体制限制了支农力度。从近年来整个金融状况看,信贷资金供应非常充裕,但国家银行对农村信贷总规模和资金投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二是金融机构“嫌贫爱富”。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许多银行宁愿将资金投向非农产业,而不愿投向农业和农村;农村基层机构的精简,造成一些应该发放的农业贷款没有发放;对基层机构贷款权上“收”多而“放”得少。三是农村信贷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市场“抽水机”多,“输血机”少,资金大量流出农村。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部某省农村仅通过邮政储蓄和四大国有银行县域分支机构流失的资金达700亿元。一省如此,全国可想而知。一方面是银行“惜贷”,另一方面是农民对贷款望穿秋水,有着巨大的信贷需求。合法金融机构的贷款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非法金融活动在农村日趋活跃,高利贷、地下钱庄和非法集资乘虚而入。财政支农主要是输血,金融支农是造血。农民贷款难,农村就难发展。商业银行贷款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过度集中,削弱了对县域经济和乡镇企业的支持。由于农村金融疲软,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日益短缺,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影响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劲。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单纯靠财政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创新产生于实践,经验发源于基层。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和困惑正在一些地方破题。  相似文献   
3.
范春生 《福建农业》2009,(12):20-21
一、茶树适时修剪投产茶园停止采摘后,对茶树蓬面不整齐和树株边沿应及时进行人工修剪,一般以轻修剪为好,修剪高度3-5厘米即可,通过轻修剪后保持完好的伞形树冠蓬面,为机械采茶提供良好的弧形树冠和增大采摘指数密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温饱靠耕牛,小康靠奶牛”,近年我国逐渐兴起了进口奶牛热。然而前不久,河北、黑龙江、辽宁三省农户倾尽所有购进的奶牛却产奶少、乳头坏、产犊杂、系谱乱……农民为此连连抱怨,一心想为农民办好事的地方政府也是叫苦不迭。奶牛制假一条龙据了解,2001年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闽北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地茶园面积比重大,近十几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加大,自然界的循环系统功能制衡力日趋下降,加剧了茶园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发生,进而也影响到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应通过人工加速构建茶园生态群落系统来调控不良因素对茶树产生的影响。为探明有益茶树生长的复合立体生态功能,笔者试从以下几种栽培技术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沈阳农大徐金香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反复探索和研究,经物理处理,将秸秆加工成丝状,使秸秆饲用率由过去的50%提高到100%。 科研人员还通过在项目区对秸秆发酵发生规律、发酵剂的深入研究,突破了微贮的技术难点,研究出一种快速发酵方法,由过去秸秆微贮要经过20天才能发酵食用,提高到当天丝化当天发酵当天喂用。通过调质加工处理的玉米秸秆口感好、味道酸甜,保证了牛羊反刍生理作用。此项研究开创了一条生物处理秸秆的新的途径,在国内尚属首创。 科研人员还研制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9WJS-20型多功能微型秸秆丝化机”,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瓯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支农、惠农、强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借力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项目资金的支持,奋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进厂务工技能培训、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农村人才队伍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构建规范培训体系,从而提高农民就业、农业科学经营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产业自主创新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了总结和推广建瓯市的成功经验与做法.笔者就此深入实地调查分析后,整理汇集可供借鉴之处。与业内同仁共榷。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发现,最近两年全国许多地方频频传来“外国奶牛漂洋过海落户中国某地”的消息,并且被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富民工程”大书特书,如喜临门。海关人员讲,早在2004年我国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量就已经排队到2005年。  相似文献   
9.
<正> 劣质洋奶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它如冰山一角,从深层次暴露出当前我国进口奶牛热浪狂潮中的普遍隐患和监管软肋,国家有关部门亟须予以及时防范,广大奶农应予高度警惕。进口奶牛热过头,一年狂进13万头记者在互联网上检索发现,最近两年全国许多地方频频传来"外国奶牛飘洋过海落户中国某地"的消息,并且被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富民工程"大书特书,如喜临门。海关人员讲,早在2004年我国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量就已经排队到2005年。综合海关、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和2003年,全国批准进口澳大利亚和  相似文献   
10.
<正> 牛价高,产奶少,乳头坏,配种难,产犊杂,系谱乱……最近,来自河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部分农牧民群众代表相继来到半月谈编辑部,倾诉他们深受进口新西兰劣质奶牛坑害的痛苦与愤怒。半月谈特派小分队记者奔赴三省深入调研。调研发现,三地接连发生的劣质洋奶牛事件给当地购牛户造成数千万元的巨额经济损失和沉重精神压力,有些农户因此焦虑失常,甚至喝药自杀。新西兰劣质奶牛事件不啻为一个强烈的预警信号,当前奶牛进口热中的质量隐患与监管软肋集中暴露,国内优质高产奶源的瓶颈也随之凸显。塞北管理区:"户养三头牛,吃喝不用愁"成了鬼话 "温饱靠耕牛,小康靠奶牛"。做梦都想过上小康生活的魏连义对记者却谈"牛"色变,百爪挠心。在河北张家口塞北管理区(原沽源牧场)榆树沟管理处奶牛小区,他眼瞅着面前17头养不起又退不了的劣质洋奶牛,耳听着它们在栏舍里大口咀嚼草料的沙沙声,就气不打一处来:"再养下去活活是个祸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