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自然条件下高寒地区只能放养一次柞蚕,分期生产、分批上市已经使柞蚕生产步人了高效发展轨道,许多新手及外埠蚕民也加入了本地养蚕行列,但是过早或过晚养蚕都容易遭受霜冻和缺乏适熟叶而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柞蚕生产,是高寒地区在自然条件下养蚕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过去32年有关气象资料、蚕事活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范桂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27-128,136
通过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135个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进行测定,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的木材基本密度在无性系间存在很大差异,变化范围为0.3640~0.6391,变异系数为9.6%,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以表型值大于群体平均值加1个标准差进行选择,入选20个优良无性系,其木材基本密度平均达0.5615,比群体平均值高17.1%,遗传增益达9.1%,可作为营建改良代种子园和营造工业原料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按株型、果实、叶部性状等项指标将不同朱砂根进行分类后,对精选的8个优良母株开展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将不同朱砂根进行分类,可提高朱砂根杂交的坐果率;获得♀母本青叶红枝×♂父本迷你富贵杂交,其1年生平均地径0.35cm、平均苗高12.8cm、平均冠幅12.7cm,与对照青叶红枝相比,地径增粗16.7%,苗高降低14.7%,冠幅增大27%。开展朱砂根杂交育种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巨桉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巨桉采取不同的营养土配制比例播种,并选择适当的时间育苗,结果获得成功.试验证明,选择适宜的营养土配制比例稀释巨桉种子进行播种是技术的关键,其次注意播种后小苗生长期的温度选择.1kg巨桉种子可培育容器苗20多万株(袋).该项巨桉插种育苗技术成苗周期短、繁育系数大、操作简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低产板栗林采用插皮舌接法进行换冠高接,当年嫁接成活率达85%以上,实行树体矮化,有效提高板栗单株产量,与未换冠前单株最高产量相比提高了200%。表明板栗大砧高接是低产板栗林一项有效的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米老排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材积、树高、胸径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树干通直度、冠高比、饱满度、分枝粗细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米老排人工林优树选择技术研究。通过对14~22年生不同林龄阶段的优树选择标准的总结,提出优树选择标准,即14年生优树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54%、25%、21%以上,22年生优树单株材积、树高、胸径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75%、11%、26%以上,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大于9.0,共选择米老排优树11株,入选率为64.7%。同时选优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还应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确保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柞蚕生产始于1958年,是传统的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优势产业。它具有生产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是山区、半山区人民快速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项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