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了大豆品种高丰1号于25℃在不同浓度的碘化钾溶液(0、0.5、1.0、1.5、2、2.5、3、3.5 mg/L)中浸泡6 h并培养发芽5 d后,吸水率、发芽率、生物产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及碘在豆芽各部位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碘可促进豆芽生长,增加可食部分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并大幅度提高豆芽中碘的含量,碘质量浓度以0.5~1.5 mg/L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稻米品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1/3左右。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稻米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因此,有关部门和企业对稻米品质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高效和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3.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法分析玉米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质谱法(GC-MS)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条件,对不同玉米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分析玉米中挥发性成分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80℃,样品量30 g。实验所用的两个样品四单19和浚单795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82种,其中四单19玉米中检测出64种,浚单795玉米中检出55种。玉米中的挥发性成分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烃类、有机酸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不同品种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四单19中主要是醛类,占56.23%,其次是烃类、酮类、杂环类和醇类,分别为9.50%、8.81%、5.25%和3.74%;浚单795中主要是醛类和烃类,分别占20.69%、20.02%,其次是杂环类、醇类和酮类,分别为5.78%、5.34%和2.99%。有机酸和酯类含量在两个品种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谷的品质要求愈来愈高.有关部门和企业对稻谷品质的快速、准确检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蛋白质是稻谷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是评价稻谷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稻谷中含有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不但可使稻谷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外观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稻谷脂肪酸值测定条件优化与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提取时问、振荡速率、过滤分离与离心分离等对稻谷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人工滴定法和仪器法测定脂肪酸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脂肪酸提取率的影响较小,提取时间10 min即可较完全提取样品脂肪酸;随着振荡速率增加,脂肪酸提取率提高,当振荡速率达到125 r/min以上时,样品中的脂肪酸基本提取完全;手工过滤和离心分离制备提取液,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仪器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于手工滴定法.  相似文献   
6.
电子鼻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鼻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系统,通过模拟人的嗅觉来分析、识别挥发性气味,具有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等特点,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介绍电子鼻分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分析程序,综述电子鼻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判别品质、霉变、虫蚀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粮食品质判定方面有待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