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与焚烧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氮肥力水平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添加秸秆、秸秆灰分及两者混合物对土壤pH、脲酶活性、铵化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灰分、两者混合物能显著增加土壤pH;而仅添加秸秆对其无显著影响;添加灰分对土壤脲酶活性、铵氮和硝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添加秸秆、两者混合物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300%和130%,使土壤铵氮含量分别减少47%和49%,硝氮含量减少86%和79%;添加灰分对以上指标无显著影响。从培养时间上看,土壤铵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减少,约在第9天达到平衡;土壤硝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在第21天达到峰值后减少。添加秸秆、两者混合物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硝氮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土壤铵氮与土壤湿度、pH、脲酶活性相关关系不显著,而硝氮与土壤湿度显著负相关;添加秸秆,铵氮与脲酶活性显著负相关,硝氮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添加灰分、两者混合物,硝氮与土壤pH、脲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秸秆综合处理时,应尽量减少或禁止焚烧秸秆,而多采用秸秆还田去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以保障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