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9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7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配料混合试验的设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介绍了配料混合试验的基本概念.指出了混合试验与常规因子试验的区别。提出配料混合试验的3种设计,即顶点和边界点设计、矩心设计和极顶设计。以2个实例演示了混合试验资料的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和方差分析.驻点分析和等值线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的增广NCⅡ设计,是指在NCⅡ设计含f×m个杂交组合的基础上,再添加f+m个纯系亲本的遗传交配设计。这一设计可对被研究性状的合适遗传模型(即加性,加性-显性,或加性-显性-上位性)作出统计选择;同时,还能对雌、雄  相似文献   
3.
大麦籽粒蛋白质和麦胶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4.
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IV.极大似然法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姜长鉴  莫惠栋 《作物学报》1995,21(6):641-648
应用极大似然法分析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假定分离世代中的同一主基因基因型因多基因和环境的变异而呈正态分布,不同主基因基因型则为具不同平均数和相同方差的混合正态分布。提出以EM算法对主基因的分离比率、基因效应、微基因的遗传方差等进行极大似然估计以及以似然比方法测验有关遗传假设的程序。以大麦一个杂交组合的F2代株高资料为例演示了分析过程。结果表明该组合的株高遗传涉及一个主基因和一组微基因;主基因杂合体  相似文献   
5.
许如根  吕超  缪丽霞  莫惠栋 《作物学报》2005,31(12):1537-1543
研究了大麦4种杂交类型(含二棱×二棱、二棱×六棱、六棱×二棱和六棱×六棱)的F1杂种的性状表现和优势特征,比较了同棱型相配组(二棱×二棱和六棱×六棱)和异棱型相配组(二棱×六棱和六棱×二棱)的超高亲优势(Hh)组合数及其出现率。研究性状包括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穗数、粒数、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13个.结果表明,(1)二棱×二棱杂种的穗长较长、每株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六棱×六棱杂种的每穗粒数、每株粒数较多、籽粒产量较高;而异棱型相配杂种则比同棱型相配组有较高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2)4种杂交类型杂种的类型内杂种间变异,在大多数性状上均为同质,仅有株高、穗长和主穗粒数在六棱×六棱杂种中变异增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3)在13个数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的Hh优势出现率与杂交类型显著关联;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出现率在二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而主穗粒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每粒重和每株干重的Hh优势出现率则在六棱×六棱和/或六棱×二棱杂种中最高。(4)异棱型相配组杂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千粒重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同棱型相配组杂种,依次为20/30对8/33、30/30对18/33和22/30对5/33;但同棱型相配组杂种籽粒产量的Hh优势率显著高于异棱型相配组杂种,为10/33对2/30。说明异棱型杂种易产生生物量和千粒重优势,而同棱型杂种易产生籽粒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讲座介绍在植物育种试验中行之有效、们尚未引起国人足够注意或重视的7种试验设计:(1)增广设计(augmented design);(2)修饰增广设计(modified augmented design);(3)行列增广设计(augmented row-culumn design);(4)平方格子设计(square lattice design);(5)矩形格子设计(rectangular lattice deign);(6)立方格子设计(cubic lattice design)和(7)格子方设计(lattice square design)。从事于筛选大量农用药物或技术措施的植物保护学家、栽培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农业化学家等。也可以直接借鉴和应用这些设计。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大麦的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4个恢复系及其28个杂种F1为材料,2002年以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其25个杂种F1为材料,研究杂种F1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千粒重、每株粒重、每株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11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用亲本在多数性状上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除营养品质性状外,杂种F。主要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普遍存在超高亲优势;多数性状的F1平均值与雌、雄亲本平均值的复相关程度小于疏远程度,表明难以从雌、雄亲本的表现准确预测F1的表现。对相关和疏远的遗传学意义以及改进从亲本预测杂种精度的方法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群体性质和方差分量在遗传学上,根据等位基因的是否相同,可把基因型分成两类:(1)纯合的(homozygous),即等位基因相同的,如AA;这种基因型的自交后裔不会分离,除非发生突变。(2)杂合的(heterozygous),即等位基因不同的,如Aa;这种基因型的有性后裔必发生分离,从而产生遗传方差,即由遗传因素而造成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10.
三重测验杂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原理三重测验杂交一般是指以m个随机抽取的F_2个体为雄亲,回交于它的两个纯系亲本P_1、P_2和P_1×P_2的F_1,从而产生L_1(P_1×F_2)、L_2(P_2×F_2)和L_3(F_1×F_2)三类家系各m个。这里的P_1、P_2和F_1称为测验种(tester),F_2称为被测验群体,因为有关的遗传分析是对于F_2的。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下,可令P_1=AA,P_2=aa,F_1=Aa,F_2=(1/4 AA+1/2 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