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纤维素降解菌协同效应与粗酶液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微生物菌系和适宜反应条件是纤维素生物转化的关键。试验以前期分离获得的纤维素降解菌为基础,研究了降解菌之间的协同效应和粗酶液性质。结果表明,降解菌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其中X2与X5混合培养产酶能力达到了0.66 U.mL-1,比单一降解菌酶活力提高了将近1倍;其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为25℃和5.0;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对酶活力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Ca2+和Mn2+是粗酶液的激活剂,在研究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提升酶活力。研究结果为纤维素的生物转化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pH、温度、盐浓度和接种量4个因素对根际微生物(RM)附着大豆根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温度和NaCl浓度对根际微生物附着大豆根表有一定的影响,分别在pH 7~8、24~33℃和NaCl 30~60 mmol.L-1时RM附着量达到最佳,最大值出现在pH 7.5、30℃和NaCl 50或60 mmol.L-1,RM附着量与接菌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021x+0.2982,相关系数R2=0.9925,表明RM的附着量与菌的接种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温室中进行的微宇宙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 DMP)污染对黑土土壤呼吸和酶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P污染处理后黑土微生物呼吸速率和代谢熵均表现为低浓度(5 mg·kg-1)促进,高浓度(10、20、40 mg·kg-1)抑制,且抑制效应与DMP污染浓度正相关;DMP污染对黑土过氧化氢酶具有抑制效应,对黑土转化酶和脲酶呈现为激活效应,且与污染浓度正相关;DMP污染对黑土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呈现随时间波动而变化的趋势,多酚氧化酶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蛋白酶则为先促进后抑制。通过典型对应性分析发现DMP是影响黑土酶学性质改变的主要因素,DMP污染改变了黑土代谢特征,进而可能影响黑土的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1.2556感染黄芩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黄芩毛状根生长的培养条件(培养时间、温度、摇床转速和接种量)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95 d、温度27.4℃、摇床转速123.69 r/min、接种量0.500 g;在此条件下,黄芩毛状根的生长量为(fm)9.271 28 g/瓶。[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黄芩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黄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钟鹏  王建丽  徐伟慧  莫继先 《大豆科学》2012,31(2):270-273,277
通过摇瓶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3株优势促生菌(FN,PD和SB)的生长条件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3株大豆促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FN在pH值5.0~9.0范围内生物量变化不大,PD和SB的最适pH值为5.0;1.0 g.L-1MnSO4对FN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受MnSO4抑制明显,MnSO4能够显著促进SB的生长;MgSO4能够加快FN的生长,PD和SB均在MgSO4浓度为1.0 g.L-1时生物量最大;FN和PD的生长最适盐分浓度均为1.0 g.L-1,SB的生物量与盐分浓度正相关;不同的菌剂对大豆的株高、茎粗、根干重、根鲜重、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促进作用,FN+PD+SB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果最好,3种菌株对大豆的促生效果中存在协同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初乳sIgA含量。采用TSK-G3000PWxl凝胶色谱柱以0.02mol/L,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表明,牛初乳sIgA纯度为52.56%,回收率为74%。说明此方法方便、快捷、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牛初乳sIgA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