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1.技术原理概述该技术是利用沼气设备,以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发酵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厌氧发酵获得沼气、沼液等产品的一种秸秆利用技术。2.技术流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通过采用秸秆粉碎堆肥、残液厌氧发酵、沼液肥水同灌、沼渣制作基质、沼气脱硫发电这五大工艺,实现秸秆、残菜的无害  相似文献   
2.
正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数量最大的副产品,是一种大量的永续性的宝贵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小麦、棉花、水稻等各种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7亿吨,但秸秆在作为饲料、肥料、燃料及工业原材料等综合利用方面仅占33%左右,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或丢弃在田间地头,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对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有机肥和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设置不施肥(CK)、纯化肥(CF)、50%有机肥替代化肥(COF)、炭基肥(CBF)处理进行试验,采样分析水稻籽粒、秸秆中氮含量,并用全收获法测定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3个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水稻籽粒、秸秆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3个施肥处理间水稻籽粒、秸秆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排序均为COF>CBF>CF。与CF相比,COF、CBF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7.9、7.1百分点和89.1%、66.7%,差异显著。有机肥部分替代和施用炭基肥均能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水稻秸秆理论资源量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对早稻、单季稻和晚稻开展现场取样调查,分析了水稻草谷比系数,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估算浙江省水稻秸秆的理论资源量。结果表明,早稻秸秆的草谷比为0.72~1.51,单季稻秸秆的草谷比为0.88~1.69,晚稻秸秆的草谷比为0.84~1.25,估算得到2017年浙江省水稻秸秆理论资源量在484万t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1.技术原理秸秆青贮技术是将新鲜秸秆填入密闭的青贮窖内或秸秆打捆青贮包膜,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之目的的一种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2.技术流程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根据青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窖藏青贮和包膜青贮。窖藏青贮作业环节:农作物机械收割—秸秆收储运—秸秆切碎加入菌种—压实密封窖藏—发酵—喂养反刍动物—获得肉、奶产品/动物粪便作有机肥(可作为种植食用菌的原料)。窖藏主  相似文献   
6.
正1.技术原理概述该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大小麦;在水稻收获后,将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已套播的大小麦上,通过自然降雨、光照、土壤湿度和微生物菌作用以及施肥、调节碳氮比、灌溉、中耕覆土、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使秸秆充分分解腐熟为作物所利用。该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一。2.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7.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利用沟渠在农田与河塘湖库之间水流“连通器”的优势,不需额外占用耕地,通过在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并建造透水坝、沉泥池、反硝化除磷装置等设施,实现底泥截留吸附、植物吸收与微生物降解转化等多种途径持留、吸收、固定或转移农田排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是应用广泛的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拦截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从生态沟渠系统发挥净化作用的机理出发进而推进氮磷拦截、生态修复、洁净排放、田园景观四大功能实现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核沟渠长度、护坡类型、水生植物种类、低水位堰、生态透水坝基质种类、运维情况等影响生态沟渠系统净化能力的直接建设内容及农田生态化建设情况,并对浙江省近3 a推广建设的生态沟渠系统进行实例评估。可以发现,通过3 a连续对生态沟渠系统的建设实施,浙江省正在逐步形成适应当地建设条件的生态沟渠系统建设技术体系,评分分数从各指标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可见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田生态化建设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