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不同苗龄对成苗期烟苗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洛阳烟区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苗龄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烟苗的生物学性状、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及关键酶活性。结果表明,当烟苗苗龄达到60~70 d时,烟苗株高适宜、茎杆粗壮、根系发达,外观上达到了壮苗标准,在此时期烟苗根系活力旺盛,氮代谢水平较高,抗逆性较强,说明当苗龄达到60~70 d时是洛阳烟区云烟87烟苗适宜的移栽时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快速、准确估测自然条件下烟草生长状况,提升作物精细管理水平,建立了烟草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标准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拟合旺长期烟草的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的过程,并对该模型的通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对豫烟10号光合蒸腾速率的调控因子叶片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表面温度(T)、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拟合秦烟96的光合蒸腾生理参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程度也达到0.91**以上。与主成分分析建立的拟合模型相比,用神经网络进行演算的拟合模型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对照(T_1,CK)、蘸根处理(T_2)、蘸根处理+团棵期喷施(T_3)、蘸根处理+团课期喷施+旺长期喷施(T_4),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_1相比,T_3、T_4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和最大叶片值;增加了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降低了烤后烟叶中烟碱和氯离子含量,提高了钾离子含量;提高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显著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豫烟6号在宜阳烟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通过设置N0:不施氮肥;N1:1.5kg纯氮/667m2;N2:2kg纯氮/667m2;N3:2.5kg纯氮/667m2;N4:3kg纯氮/667m2;N5:3.5kg纯氮/667m2五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检测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调查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宜阳烟区种植豫烟6号,施氮量为3 kg/667m2左右时,烟叶化学成分适宜,产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氮肥对不同烤烟品种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红花大金元(H)和K326(K) 两个烤烟品种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酶(SS)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品种,氮肥的使用在前期提高NR、GS活性,中期提高GDH活性;同时施氮提高前期SPS活性及后期SS活性。同一施氮处理情况下,K326的NR活性和SPS活性在前期高于红大,在碳代谢旺盛时期K326的GDH活性也要高于红大,在后期红大的GS酶活和SS活性高于K326。氮肥对不同品种烟株的氮代谢都起到促进作用;K326在前期利用氮素作用强于红大,后期氮素再利用作用却弱于后者,同时K326和红大在碳代谢过程中碳源向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分配的比例不同。因此在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根据不同品种氮素需求的特点,确保氮肥的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6.
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对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究滴灌带进水压力和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方法】以内嵌式滴灌带和薄壁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4种滴灌带铺设长度和4种进水压力交互作用下的灌水均匀度。【结果】内嵌式滴灌带的灌水均匀度较薄壁式滴灌带表现更好,且更适合于较长距离铺设使用。建立了2种滴灌带灌水均匀度与滴灌带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利用回归方程寻优发现内嵌式滴灌带滴灌均匀度达到0.95以上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2~109.94 m,进水压力0.09~0.2 MPa;薄壁式滴灌带的优化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的组合为:铺设长度60.05~92.67 m,进水压力0.05~0.2 MPa。【结论】在设计田间滴灌系统时2种滴灌带的铺设长度和进水压力应在上述范围内选取,以保证灌水均匀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