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北京地区火炬树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火炬树(RHUS TYPHINA)生长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火炬树生长状况与其生境有很大关系;北京地区的火炬树目前还不能称之为入侵种;在北京的低山、丘陵、砂石河滩等生境条件严酷的地区,火炬树仍有一定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天长市应对"温比亚"台风的气象服务为例,总结了"温比亚"台风对天长市风雨影响,并从监测预警及短临预报情况、决策气象服务情况、公众气象服务情况、部门联动开展情况4个方面对天长市"温比亚"台风气象服务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台风路径预报和监测、台风服务的针对性、台风服务的发布渠道3个方面提出了台风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台风气象服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天长市一季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一季稻生育期资料、产量资料、气象资料,开展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一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特征分析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研究,在此基础上预估未来高温减产趋势。结果表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天长市一季稻种植区高温天气最集中时段,高温出现频率超过15%;≥3 d的持续性高温事件、高温热害指数、危害热积温均呈现出南多(高)北少(低)的分布特征,天长市南部乡镇年均高温热害指数为0.09~0.14,其他乡镇普遍不足0.09。构建一季稻高温减产评估模型,模拟减产与对应年实际减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结果可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天长市气象为农服务的实践为例,从基层气象服务人才、气象基础设施、气象为农服务经费投入及保障、信息发布渠道、气象信息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公众气象科普意识6个方面提出了目前天长市气象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气象灾害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农业气象服务经费保障和部门间合作5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天长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徽天长芡实生产实际,归纳制芡实发育期时序图;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分析芡实发育期气候特征;研究芡实主要气象致灾因子及“轻、中、重”等级指标,并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指出:幼苗生长期大风、茎叶旺盛生长和开花结果期干旱、高温和连阴雨或寡照为影响芡实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可分别以4-6月8级以上大风日数、7—9月累计降水量、7—9月日最高气温≥35℃日数、7—9月日照时数区分气象灾害“轻、中、重”等级;茎叶旺盛生长和开花结果期干旱指数和茎叶旺盛生长和开花结果期高温指数分别为1.88、1.50属轻度度风险,幼苗生长期大风指数和茎叶旺盛生长和开花结果期连阴雨或寡照指数均为2.12属中度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走访调研,研究形成天长芡实周年气象服务方案,以进一步提升芡实生产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使用UML建模方法,开发了以综合评价为主的生态产品模糊评价系统。利用生态产品具有不同级别评价指标权重,对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系统评价模型;针对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制定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动态的且能反映综合评价要求的生态产品评价指标体系;将该系统应用到水产养殖领域,使养殖机械与养殖环境得到有机的结合,并以水产养殖用的鱼动式投饲机进行实例分析,对其各部件的属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与热应激有关的营养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热应激是指动物对高温环境所发生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热应激状态影响鸡体采食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物质的代谢,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甚至导致发病或死亡.为了缓解热应激给机体造成的危害,过去曾采取改造鸡舍、强制通风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热应激的影响,但投资较大,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应考虑从与热应激有关的营养因素方面入手,针对热应激状态下的营养需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以便有效地缓解热应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