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塔额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塔额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1999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塔额盆地年平均大风日数27~45 d,多出现在4~7月。塔城和托里大风天气高发期分别在12:30~19:30和14:00~19:00,两站大风持续时间集中在1 h以内,分别占总数的61%和68%。塔额盆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大风日数呈减少的趋势,39年内盆地年大风日数长期变化趋势系数为-0.73~-0.85。盆地年大风日数在70年代发生突变,之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盆地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15~20年的震荡周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强盛周期。[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西北地区大风的时间变化趋势与震荡周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测定甜玉米不同采摘期及采后贮存条件中原料含糖量、含水量等的变化,通过正交试验对汤汁配方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17~19 d采摘,有利于提升甜玉米罐头的品质;汤汁最佳配方是20%的蔗糖、0.5%的食盐、0.2%VC,此配方生产出来的干装玉米罐头的感官评价最佳。  相似文献   
3.
驴作为传统役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所处地位逐步弱化,对驴皮、肉、奶等经济价值的开发成为当下驴养殖的主要目的。规模化驴场是目前发展驴养殖产业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建筑,涉及养殖、兽医、建筑、工业生产与管理等多个学科。传统散养和小户型养殖模式正在被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的驴场模式所代替。规模化驴场建设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协调配合,并且在建设驴场时各个阶段和流程相互制约和联系。目前甘肃省不同规模的驴场建设存在选址不当、建造方法落后、不重视驴的福利、场内流线设置模糊和舍内环境控制差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投资,还对驴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甘肃省驴场的养殖效益,作者提出了规模化驴场设计的系统化思维,即以畜牧学和农业建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从场址选择、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和养殖工艺设计角度出发,对规模化驴场的设计进行较为完整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旨在提高养殖企业和畜牧工作者对畜牧场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提供设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供应链及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步伐,政府倡导的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对高原夏菜产业链规范化发展是一剂强心针。供应链体系的形成将改善产业链各环节的突出问题,推动高原夏菜规范化快速发展、持续化良性发展、可控化有序发展、可追溯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平台式发展,助推高原夏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0年塔额盆地塔城、额敏、裕民、托里4个气象站雾的观测资料,分析盆地雾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年平均雾日数7-17d,多出现在10月~翌年4月。塔城雾的高发期在7:00~11:30,持续时间集中在2h以内。除塔城外,盆地其余3站年雾日数40年内减少。额敏雾日数年际变化具有15年的震荡周期,其余3站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塔额盆地扬沙日数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扬沙日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扬沙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扬沙的年平均日数2~19 d,冬半年扬沙日数最少,夏半年扬沙日数较多。扬沙日数20世纪60和80年代较多,70和90年代较少。40年来裕民年扬沙日数减少。盆地扬沙日数年际变化具有6~9年的震荡周期,塔城年扬沙日数在1975和1992年发生2次突变。  相似文献   
7.
伊犁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伊犁地区8个气象站的大雾观测资料,分析了伊犁地区大雾的时间变化和周期。分析表明,伊犁地区年大雾日数14 d,11月至次年3月大雾日数较多。河谷中大雾集中出现在00:00~12:30,山南集中出现在07:00~12:30。大雾天气以持续3 h为主,由于地形作用,河谷大雾持续时间长于山南。河谷和山南大雾日数年际变化分别具有12和9年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