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家禽霉玉米中毒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家禽的主要饲料,保管不当很容易发霉。由于家禽对霉菌素的敏感性高,家禽摄入霉玉米饲料后,很快造成家禽中毒死亡,给饲养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我们根据县乡畜禽疫病防治条件,将家禽霉玉米中毒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硫酸铜能促进蛋氨酸吸收,对仔猪有促生长作用,因而市场销售的仔猪料大多数都是高铜饲料,大多数养猪户不注重饲料配合比例,不分阶段饲养,不定期更换阶段性育肥饲料,有的甚至用仔猪一号料一直饲喂到生猪出栏,因而使高铜饲料饲喂时间过长,有是高铜浓缩料添加比例不当,导致铜中毒屡见不鲜,因此铜中毒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应引起广大养猪户和和相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研究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5 m L/min、空气流量为700 L/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含量、出粉率分别为0.459%、5.17%和88.6%。  相似文献   
5.
常引起鸡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鸡球虫、鸡绦虫、腺胃炎、肠毒综合征、霉菌毒素中毒这5种病害。本文对鸡粪便带血症状的药物防治、营养、消毒管理技巧进行介绍,旨在为鸡只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在体外对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MIC),研究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红茶菌与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中草药红茶菌原液对高浓度的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结论]与红茶菌相比,中草药红茶菌对霍乱弧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对霍乱弧菌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我国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该文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梳理归纳了丹东市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简述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方式与当前成果后探讨了丹东市生态红线划定与落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快生态红线地方立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红线监管平台、生态红线绩效考核与越线责任追究制度,旨在推进丹东市生态红线的划定和管理,为其他省市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双11"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CK(不施肥)、PKB、NKB、NPB和NPKB 5个处理,在盛花期、末花期、结荚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调查不同处理菌核病发病程度,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油菜菌核病发病规律,菌核病的发生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油菜菌核病从盛花期到成熟期病情指数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期病情指数大大降低。CK、PKB、NKB、NPB和NPKB处理的发病植株产量比正常植株产量分别降低了1.6%、7.7%、27.9%、14.5%和21.2%;农学效率分别降低了28.31%、60.73%、29.66%、36.8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平均分别降低了13.43%、1.83%、10.54%。NPKB处理菌核病发病程度处于中间地位,产量、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因此生产中应通过肥料的合理配施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进风口温度、进料量、空气流量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槟榔汁喷雾干燥工艺的优化组合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90℃、进料量25 mL/min、空气流量为700 L/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的总生物碱含量、水分含量、出粉率分别为0.459%、5.17%和88.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研究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红茶菌和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中草药红茶菌原液对沙门氏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红茶菌对临床分离的高浓度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差,而中草药红茶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中草药红茶菌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与红茶菌相比更加显著,在临床上可用于对沙门氏菌感染的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