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施肥对黄土母质生土稻田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黄土母质生土复垫后的戈壁滩稻田产量、品质提升的培肥方式。[方法]于2017—2018年连续2年,选用龙稻15号水稻品种,设置不施肥料、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4种处理方式,在黄土复垫后的生土稻田区进行定点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生土施肥后,产量逐年不断提高,增产效果为有机无机配施单化肥但有机肥;品质分析表明,有机肥参与的培肥方式显著降低了大米的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整精米率,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而单施无机肥则降低了稻米的品质参数。[结论]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快速改良黄土母质生土获得高产优质的优化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春小麦与豌豆间作模式下如何高效施用氮肥的问题,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0(N0)、90 kg/hm~2(N1)、180 kg/hm~2(N2)和270 kg/hm~2(N3,山西常规用量)]对春小麦与豌豆间作生长、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以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蘖期,N3处理的春小麦分蘖数最多;拔节期到成熟期,3个施氮处理的春小麦株高均显著高于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分枝期到成熟期,3个施氮处理豌豆的株高均高于N0处理,且N2处理株高最高。拔节期和扬花期,春小麦N2处理SPAD值最高,显著高于N0处理;苗期到成熟期,豌豆N2处理SPAD值始终最高;在春小麦扬花期,N2处理下AMF对春小麦、豌豆根系的侵染率最高,分别为14.7%和25.3%;N1、N2、N3处理下春小麦产量分别为272.22、315.94、255.99 g/m~2,且N1、N2处理与N0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春小麦产量,达到减施氮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村多渠道发展建设,本文根据田园综合体特征,以盂县西潘乡东头村为实际项目进行规划。结果表明:综合体餐饮运营需求食物以果蔬、粮食制品为主,服务选择中餐类型,产品采用自产+购买的途径;住宿设施建设需把独栋别墅与田园风格相结合;道路设施建设主路采用沙石,廊道采用鹅卵石;旅游方式多为自驾游,目的是为休闲、娱乐、度假,地理位置多选择景点;项目体验中的采摘、露营、烧烤,农事体验中的农业观光、食品加工酿造,农具操作中的风车、水车、播种机械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纪念品购买中,木雕工艺品稻作小品个性影相纪念品。  相似文献   
4.
麦豆套作对小麦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小麦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对其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小麦单作2个处理和小麦豌豆套作6个处理(小麦、豌豆的播量比不同)在小麦的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进行茎粗、株高、节间长、黄绿叶分布、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豌豆套作比小麦单作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其中,对于株高和节间长,M1D3(小麦∶豌豆=25∶12)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在小麦茎粗方面,M1D2(小麦∶豌豆=25∶8)和M2D3(小麦∶豌豆=30∶12)处理效果较好;而在黄绿叶分布和叶绿素含量方面,M1D1(小麦∶豌豆=25∶4)和M2D1(小麦∶豌豆=30∶4)处理能使绿叶持续时间长并且增加叶绿素含量;M2D3在所有处理中能提高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培肥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有机无机培肥方式对复垦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龙稻15号为供试材料,在山西盂县进行2 a土壤培肥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单施化肥(NPK)、单施牛粪(M)、化肥牛粪混施(NPK+M)对复垦土壤耕层养分、酶活性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有机质含量单施牛粪高于单施化肥外,各施肥处理全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表现为NPK+M>NPK>M,均显著高于对照;产量方面表现为NPK+M>NPK>M>CK,除了单施牛粪,其他2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无机混施为最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冬小麦与豌豆套作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的影响,找出2种作物合适的套作密度比例,以冬小麦(长4738)和豌豆(晋豌豆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冬小麦和豌豆套作密度配比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M1D1、M1D2、M1D3、M2D1、M2D2和M2D3等6个小麦套作豌豆处理碱解氮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提高20.25%、19.37%、17.96%、8.21%、12.6%、24.5%,其中,M2D3处理的最高,达到88.31 mg/kg;灌浆期—乳熟期,M1D1、M1D3、M2D2、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较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1.34%、13.63%、14.87%、24.50%,其中,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达到58.54mg/kg。分蘖期—拔节期,M1D1、M1D2、M2D1和M2D3等4个套作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比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03%、23.69%、36.32%、37.83%;孕穗期—抽穗期,M1D2、M2D3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显著提高29.36%、39.57%;灌浆期—乳熟期,M2D3处理有效磷含量较小麦单作处理显著提高34.78%。小麦花后7~14 d,M2D3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旗叶光合速率均最高;小麦花后35 d,6个套作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小麦单作处理,M2D3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高。M2D3处理较小麦单作处理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126.03%。M2D3套作处理密度最为合理,培肥和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