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与静态箱法,研究了施肥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对麦田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大麦田土壤CO2的排放量。有机肥与适量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重和根冠比,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增强,促进了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CO2的排放。不同施肥处理CO2排放量变化总趋势是:中氮处理(N1PKM)〉高氮处理(N2PKM)〉低氮处理(N0PKM)〉空白处理(N0P0K0M)。(2)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影响麦田CO2的排放。根干重、根冠比、生物产量与土壤CO2的释放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近期(2000年)品种山农11号生育后期根系生长旺盛,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移,因而籽粒产量高,CO2的释放量亦大;早期(50年代)品种碧玛1号与之相反,生育后期根系易早衰,产量很低,CO2的释放量亦很低。总趋势是返青期与拔节期:烟农15号〉山农11〉碧玛1号,灌浆期:山农11号〉烟农15号〉碧玛1号。(3)小麦生长旺盛期(拔节期)是麦田土壤CO2排放量的最大时期。总趋势是拔节期〉灌浆期〉返青期。(4)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麦田CO2排放有影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随地温的升高与土壤水分的增大,小麦生长旺盛,根系活性增强,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提高了麦田CO2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2.
对假柴龙树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产生的主要喜树碱类物质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了利用臭味假柴龙树产生喜树碱及类似物的研究,并就假柴龙树属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作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18年秸秆还田盆栽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淮海旱农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内不施任何化学钾肥,由于小麦和玉米需钾量高,年吸钾量大,导致土壤钾素连续消耗.在对照、单施秸秆、施氮磷肥和秸秆配施氮磷肥4个处理中,土壤速效钾降至"最低值",缓效钾也低于华北农区平均值.连续秸秆还田有提高作物产量和减缓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作用,但仅靠秸秆还田不能维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立施肥数据模型的计算机咨询系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玉(春、夏两季玉米,下同)、菜立体种植中双玉米超高产对氮、磷、钾的吸收、运转及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双玉米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累积吸收速率和累积利用率的时段变化类同,即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递增趋势,前二者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后者与施肥量呈负相关。春玉米对肥料氮、磷、钾的吸收量和利用率均远高于夏玉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量化评价、综合描述近两年山东省参加区域试验的13 个 小麦新品种(系)相应7 个重点性状,从试验分析结果中找出综合表现最为优异的新品种(系)。相比 于传统的等权关联度排序方法,本文所涉及的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将新品种 (系)包含产量在内的众多性状具体表现反映出来,从而借助不同权重对不同的性状加以赋予以及构 建参考品种,而这便属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麦玉轮作体系中连续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土壤钾素肥力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钾、非交换钾的影响最大,对矿物钾和全钾的影响很小。秸秆还田量与溶液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和非交换钾含量呈正相关,与矿物钾呈负相关。在连续14~18年不施任何化学钾肥的耗竭状态下,秸秆还田能及时补给有效钾的损耗,但却促进了矿物钾的自然释放速率。在秸秆还田量2250~6750kg/hm2的情况下,难以维持土壤钾素平衡,需配施适量的化学钾肥。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与静态箱法,研究了施肥与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对麦田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大麦田土壤CO2的排放量。有机肥与适量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促进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增加根重和根冠比,植株生长旺盛,光合作用增强,促进了根系呼吸速率与土壤CO2的排放。不同施肥处理CO2排放量变化总趋势是:中氮处理(N1PKM)>高氮处理(N2PKM)>低氮处理(N0PKM)>空白处理(N0P0K0M)。(2)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演替影响麦田CO2的排放。根干重、根冠比、生物产量与土壤CO2的释放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近期(2000年)品种山农11号生育后期根系生长旺盛,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向籽粒中转移,因而籽粒产量高,CO2的释放量亦大;早期(50年代)品种碧玛1号与之相反,生育后期根系易早衰,产量很低,CO2的释放量亦很低。总趋势是返青期与拔节期:烟农15号>山农11>碧玛1号,灌浆期:山农11号>烟农15号>碧玛1号。(3)小麦生长旺盛期(拔节期)是麦田土壤CO2排放量的最大时期。总趋势是拔节期>灌浆期>返青期。(4)土壤温度和水分对麦田CO2排放有影响。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随地温的升高与土壤水分的增大,小麦生长旺盛,根系活性增强,加速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也提高了麦田CO2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9.
谈谈办公室的综合与协调职能东北农业大学董玉良,徐立彬,袁晓东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办公室的职责范围比较庞杂,但是贯穿办公室工作整体的一条主线,就是综合与协调,做好综合与协调工作,是充分发挥办公室职能的关键,这是强化高等学校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复合氧化物对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但2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共存条件下,复合氧化物的吸附行为仍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通过批吸附试验方法,研究溶液中有无Pb~(2+)共存时,铁铝复合氧化物对Cu~(2+)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中不存在Pb~(2+)时,Cu~(2+)在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的Qmax为149.08 mg·g~(-1)。当溶液中Pb~(2+)和Cu~(2+)共存时,Cu~(2+)的Qmax降低到28.81 mg·g~(-1)。在pH值3~7的范围内,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Cu~(2+)在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在相同的pH值条件下,Pb~(2+)的存在减少了吸附在氧化物表面的Cu~(2+)量。存在或不存在Pb~(2+)的情况下,Cu~(2+)在氧化物表面上的吸附动力学均遵循Elovich方程,并且在约1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