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鸡的传染病。作为各种动物体内的常驻菌,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无处不在,该菌在饮水中的出现被认为是粪便污染的指标,正常鸡内10-15%的大肠杆菌是潜在的致病性血清型。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流行分布极为广泛和普遍,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没有明确的季节性.但春、冬季节多发,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俗称“大头瘟”,现普遍认为其病原有3个血清型,即1、2、3型。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血清型主要为1型,并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黄”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动物病毒。口蹄疫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专门侵害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人也可以发病,并易引起大流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将其列为众多动物疫病之首,在中国大多数农户养殖方式较落后,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蚕丝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但千百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养蚕业一直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零散经营为主.由此带来了茧质差、效益低及先进的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推广等弊端.随着我国蚕业形势的逐步好转及蚕茧价格的提高,进一步激发了农民植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在山东蚕区又掀起了植桑养蚕的热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那种"家有一亩桑,致富奔小康"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蚕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鸭大肠杆菌病病原是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形成芽孢、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许多菌能运动,有鞭毛。是引起对养鸭生产危害非常大的一种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温度变化过大、大群受到惊吓、扩群等等某些诱因时即可出现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鸭及各品种鸭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屠宰龙头企业的不断带动,规模化、集约化养鸭业的蓬勃发展,鸭的大肠杆菌病情不断加剧,进而导致种鸭及蛋鸭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鸭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甚至鸭只的死亡等,给集约化养鸭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经济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鸭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7.
<正>家禽球虫主要寄生在肠道上皮细胞,造成家禽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不良,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死亡,是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此病常年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潮湿环境发病严重,养殖人员须重视对禽类球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俗称"大头瘟",现普遍认为其病原有3个血清型,即1、2、3型.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血清型主要为1型,并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