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二月兰生长,及其翻压后后茬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可显著促进二月兰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二月兰的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 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二月兰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了66.47%和63.97%、76.95%和32.36%、88.31%和9.80%、21.71%和15.56%。二月兰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91.04~260.23 kg/hm2,约占花生季化肥总养分的27.59%~78.86%。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了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EN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花生季35.00%氮和/或42.86%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花生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增幅22.82%~41.18%)。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二月兰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花生产量增加及养分累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机插水稻清洁漂浮育秧技术,是利用沟、渠、池塘、河流、湖泊等自然浅水体,借助育秧浮床,将载有机插水稻幼苗的育秧盘浮于水面进行育秧的一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秧苗素质高、对水环境安全等优势。现从秧苗质量要求、水体要求、材料及设备质量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插前处理、浮床收集及档案记录等环节,对机插水稻清洁漂浮育秧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蚓粪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餐余蚓粪或猪粪蚓粪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比例分别复配成番茄生长基质,以常规基质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基质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番茄生长的蚓粪基质配方,为畜禽粪便和餐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猪粪蚓粪或餐余蚓粪复配的生长基质的理化性质优良,均适合番茄生长。综合来看,所有处理中,以40%蚓粪添加量的T5(40%餐余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和T6(40%猪粪蚓粪+20%泥炭+15%珍珠岩+25%蛭石)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T5、T6处理的番茄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102.84%、95.05%,Vc含量分别增加了76.64%、77.16%,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7、1.35 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6.73、10.54 mg/g,T5处理的有机酸含量降低了23.40%。T5处理与T6处理的总体效果相当,可以达到市场对基质的要求,该配方可推荐用于番茄工厂化基质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处理对苕子和后茬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子(简称苕子)生长,及其翻压后对后茬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均显著促进苕子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苕子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苕子生物量、根系活力和N、P养分累积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34.58%和56.10%,26.49%和37.92%,43.47%和146.89%,103.84%和113.94%。苕子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125.32~274.49kg/hm2,约占玉米季化肥总养分的26.95%~59.03%。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NPW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玉米季15.56%氮或50.00%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玉米产量(增幅为8.39%~31.19%)和养分累积量(增幅为7.31%~29.20%)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苕子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玉米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的蚓堆肥浸提液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蚓堆肥浸提液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猪粪蚓堆肥和餐余废弃物蚓堆肥为原料,获得不同蚓堆肥浸提液,以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为对照(CK),进行不同浓度蚓堆肥浸提液的烟草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蚓堆肥浸提液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烟草幼苗的生长发育,且随着蚓堆肥浸提液添加比例的增高,烟草育苗效果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质量浓度为7.5%的蚓堆肥浸提液的综合效果最好,且7.5%质量浓度的餐余蚓堆肥浸提液的育苗效果整体优于猪粪蚓堆肥浸提液。7.5%质量浓度的餐余废弃物蚓堆肥浸提液的株高、茎粗、SPAD值、G值、壮苗指数、根系活力较对照(CK)分别提高118.06%、207.05%、19.28%、450.00%、600.00%、150.00%,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分别提高272.23%、449.25%、700.00%、613.51%,适合作为优质的蚓堆肥浸提液原料。总之,7.5%质量浓度的蚓堆肥浸提液均适合应用于烟草育苗,且以餐余废弃物蚓堆肥浸提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K326’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漂浮育苗的方式,研究最佳配比的蚓粪基质育苗(30%蚓粪+30%泥炭+20%珍珠岩+20%蛭石)和常规基质育苗对田间烟草幼苗期、团棵期和旺长期长势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蚓粪基质育苗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幼苗期,蚓粪基质烟草的叶鲜重、总根长、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基质烟苗;在团棵期和旺长期,蚓粪基质烟草的根系生长情况整体优于常规基质,其中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常规基质,分别增加23.50%和24.98%。但2种烟草漂浮育苗基质处理方式对成苗团棵期和旺长期的叶片氮代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综上,蚓粪基质整体上促进了烟草幼苗期、团棵期、旺长期的长势,尤其对烟草根系生长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适合作为育苗基质应用于田间烟草育苗。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育秧肥料后期供肥不足现象,通过2年的水稻育秧试验,探究不同用量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水稻育秧肥料养分释放的影响。试验于2019年设3个处理:CK(不添加DCD)、NI1(添加0.05%DCD)、NI2(添加0.1%DCD);2020年额外增加1个处理:NI3(添加0.2%DCD)。结果表明,与CK相比,NI1处理和NI2处理总体提高了水稻育秧后期(28~35 d)秧苗素质(株高、叶龄、叶长、茎基宽);而NI3处理水稻秧苗素质则和CK无显著差异。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以明显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SPAD值),随着育秧时间延长和硝化抑制剂用量增加,对SPAD值提升效果越明显。添加硝化抑制剂会减少水稻育秧前期(10 d)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但是会增加育秧后期(25~35 d)土壤NH+4-N含量,并在育秧结束时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因此,添加硝化抑制剂在水稻育秧后期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氮素残留,低用量硝化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水稻秧苗素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高用量硝化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播期延迟易使小麦产量下降,为了探讨药剂拌种对迟播小麦的壮苗效应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0’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不同药剂拌种处理,调查分析了小麦生长素质、籽粒产量等方面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药剂拌种能提高小麦成苗率;降低麦苗高度,增加叶龄,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可以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大穗比例,具有增产效应。其中药剂Y3表现最优,与对照处理比较,成苗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在越冬前使小麦株高降低11.9%,叶龄增加16.4%,茎基部宽度增加58.2%,地上部及根系干重分别增加35.8%和45.9%;分蘖能力显著增强,有效穗数增加12.4%,穗粒数及千粒重得到提高,产量增加19.4%。综上表明,在小麦迟播情况下,使用药剂Y3拌种可以增强小麦生长素质,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餐余蚓粪部分替代化肥对设施白菜和西兰花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大棚试验,以单施化肥(CF)和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在等量养分条件下,餐余蚓粪(FVF)、猪粪蚓粪(PVF)、鸡粪有机肥(CMF)3种有机肥替代40%化肥(简称有机替代)对西兰花和白菜光合特性、抗氧化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CF)相比,餐余蚓粪部分替代化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白菜和西兰花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与品质,且对产量影响较大。与CF相比,FVF处理白菜和西兰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15.56%、11.80%和25.52%、18.74%,白菜产量增加了22.45%,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分别增加了220.26%和24.55%。研究表明,餐余蚓粪替代40%化肥可显著改善白菜和西兰花的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其效果优于猪粪蚓粪和鸡粪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干尖线虫是水稻上重要的寄生线虫,严重危害水稻安全生产,准确识别该病害与病原在制定防控策略方面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产中认识水稻干尖线虫田间发生与危害情况,采用水稻干尖线虫病害典型症状识别法和室内线虫镜检法,将试验设定为水稻阴性组、假阴性组和阳性组等3个处理,通过对3个处理组测定其株高、穗头长度、穗粒数、结实数、千粒重及线虫载量等表型特征来分析水稻干尖线虫病为害情况。结果显示:与阴性组对照组相比,阳性组株高降幅为11.54%、穗头长度降幅为20.43%、穗头粒数降幅为44.13%、结实数降幅为48.41%,千粒重降幅为10.38%,阳性组稻穴发病率为47.63%。差异显著性分析显示,阳性组与阴性组、假阴性组仅在千粒重上差异显著,其它如株高、穗头长度、结实数等表型数据差异不显著。在被线虫侵染的稻株中,稻穗和叶片是线虫主要隐匿部位,穗头线虫载量最高,阳性组中穗部线虫载量高达26.20条·穗-1,茎秆中线虫载量低,达0.73条·株-1;阳性组叶片部位线虫载量与假阴性组对比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而在穗头和茎秆部位线虫载量差异不显著。该研究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重新认识、评估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