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烘烤为对照,研究了2片叶带茎、4片叶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片叶带茎烘烤烟叶主变黄期(烘烤24~48 h)呼吸强度高于对照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呼吸强度低于对照;带茎烘烤上部烟叶在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4片叶带茎烘烤的茎秆失水速率快于2片叶带茎烘烤;带茎烘烤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充分;4片叶带茎烘烤的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低,糖含量高,糖碱比适宜,且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上所述,烤烟上部叶采烤时,4片叶带茎烘烤在变黄期叶片含水率高,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内在化学成分降解转化充分;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迅速;叶片失水速度在变黄期慢、定色期快,烟叶失水与变黄、定色协调性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较好,可作为提高上部叶产质量的最佳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湖南郴州桂阳县新引进烤烟品种湘烟3号的烘烤特性。[方法]以湖南当地的主栽品种云烟87为对照,研究了暗箱试验和烘烤过程中湘烟3号中部叶的变黄、失水规律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试验表明,暗箱试验中,湘烟3号变黄、失水较快,褐变速度快但滞后;湘烟3号色素含量低,烘烤过程中降解快且彻底,类叶比较高,易变黄;湘烟3号变黄期失水较慢,定色期大幅度失水,失水协调性较好。[结论]研究可为优化湘烟3号烘烤的工艺,充分彰显该品种特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麦β 葡聚糖的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其籽粒中的β-葡聚糖是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本文综述了大麦籽粒β-葡聚糖的特性、含量变化和结构特征、提取方法和工艺,以及在大麦饲料、啤酒麦芽、饮料食品、保健医药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青稞高含量γ-氨基丁酸(GABA)发酵进行研究,分析菌株、发酵温度、pH值、料水比、发酵时间等因子对发酵青稞GABA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红花大金元叶片发育特性,准确判断其鲜烟叶素质,为特殊烟叶的形成规律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红花大金元的出叶速度,测定了不同部位叶片从发生至衰老整个过程中叶面积扩展和淀粉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全生育期出叶约30张,返苗后出叶速度呈逐渐增加趋势;根据红花大金元叶面积扩展规律和淀粉积累规律,叶片整个发育时期可分为叶面积形成期,叶面积形成、淀粉积累重叠期(简称重叠期),淀粉积累期3个阶段。叶面积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是大田生长过程中不同素质烟叶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以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打顶后不同程度断根和环割对烤烟叶片厚度、叶面积、光合特性及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采收后环割和两侧断根能促进鲜烟叶叶面积增加,较对照不环割、不断根分别增加18.01%和9.29%,叶片分别变薄7.20%和1.88%,显著提高了上部叶开片程度;烟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快,烟叶成熟落黄迅速;上中等烟叶比例分别增加6.73%和4.75%,烟叶均价分别提升11.12%和5.44%,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中部叶采收后环割,对上部叶叶面积和叶片厚度影响小,但可显著促进上部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促进上部叶提前落黄采烤,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一侧断根可提高烟叶的抗逆性,抑制烟叶净光合速率下降,延缓烟叶采烤时间。下部叶采收后环割可作为促进中上部叶成熟落黄、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投掷实心球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运动项目。要想取得投掷实心球的好成绩,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掌握技术技巧。影响实心球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初速度就越大。最佳出手角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出手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高度相对稳定,取决  相似文献   
9.
烤烟烘烤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对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烘烤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对主要含氮化合物形成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烟叶氨基酸与蛋白质、总氮、总植物碱、烟气中的NH3、HCN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在变黄中期到定色中期变化幅度较大,含量较高的有脯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蛋氨酸4种氨基酸;根据烘烤过程中含量的变化,可以将16种氨基酸分为4类;烤烟蛋白质、总植物碱的波动幅度较大,HCN和氨在变黄后期到定色中期变化幅度较大,总氮和硝酸根的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甘氨酸与总氮、蛋白质、总植物碱、硝酸根、氨、HCN均有较高的关联度(0.443 7、0.442 6、0.408 7、0.398 1、0.345 6、0.364 7),苏氨酸与烟气中氨含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419 4,缬氨酸与烟叶中总氮、蛋白质、硝酸根以及烟气中HCN的含量有较高的关联度(0.411 4、0.456 4、0.423 9、0.402 3),蛋氨酸与烟气中HCN的关联度较高(0.450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乙烯对烟叶成熟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为促进烟叶田间成熟及提高采收成熟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烟叶成熟期(欠熟)时分别喷施稀释2000、3000、4000、5000和6000倍的乙烯利溶液,测定喷施后0、12、24、36、48、60和72 h烟叶的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SPAD值、干物质量和淀粉含量。【结果】与CK相比,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后,烟叶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增加,SPAD值下降。喷施后72 h,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烟叶的乙烯释放量分别是CK的1.46~2.42倍,呼吸强度分别比0 h增长65.00%~88.42%,SPAD值分别比0 h时下降23.47%~46.77%;其中稀释2000~3000倍处理使烟叶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增长过快、过高,导致烟叶落黄不均匀,稀释4000~6000倍处理使烟叶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有一定增加,烟叶落黄均匀。喷施乙烯利后烟叶干物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稀释2000和3000倍处理烟叶淀粉含量比CK降低,稀释4000~6000倍处理淀粉含量则有所增加。【结论】中、上部烟叶成熟期喷施稀释4000~6000倍低浓度外源乙烯,可有效促进烟叶田间落黄和生理成熟;下部烟叶干物质含量少,不适合喷施外源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