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推广优良品种。统一品种布局推广优良品种、统一品种布局,是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按照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生态优势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专用小麦优良品种.突出主推品种,落实好品种布局。沿江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重点推广优质弱筋小麦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2016~2017年度江苏的小麦生产开局非常不利,秋播期间遭遇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小麦晚播面积创历史之最,烂耕烂种面积大,播种质量较差,冬前苗情基础很不乐观。好在冬春气温异常偏高,通过狠抓抗逆应变和春季高效田管措施的落实,有效地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后期天气条件十分有利,病害轻,粒重高,最终实现了小麦恢复性增产,品质和效益明显好于上年。  相似文献   
3.
四、立足防灾抗灾,促进高产稳产防灾抗灾必须从秋播抓起,打好基础。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化控壮苗。播前选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小麦良种,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毫升,加300毫升水拌25公斤小麦种子,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对于精选商品小麦种,在墒情适宜、利于出苗的情况下,可每亩用矮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江苏省粮食发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总结阐述了江苏省稻麦生产现状,分析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按照实施"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从强化生产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良种良法及节肥节药配套技术推广、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和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江苏稻麦绿色增产增效的对策措施,对实现金省粮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磷量与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磷量和磷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施磷量0~108kg/hm2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两种磷肥基追比处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相应增加,继续增加施磷量,各项指标有所下降;磷肥基追比以基肥:拔节肥=0.5:0.5处理各项指标都高于基肥:拔节肥=1;0处理。在适宜的施磷量范围内,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继续增加施磷量,又有所回升,籽粒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晚播小麦中后期人工模拟渍水与补救措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中后期渍水逆境的危害表现及补救措施的恢复效果,更好地指导大面积生产,选择典型冬小麦田块进行了人工渍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后期渍害对株高、干物重、根系和下层叶片均有明显不利影响,渍害发生越早,则株高下降越多,危害也越大,渍害发生越迟,则单株黄根与黑根数增加越多;渍水越早,对有效穗数影响越大,渍水越迟,对每穗粒数与粒重影响越大;渍害发生越早,追施复合肥或尿素的补救效果最好,渍害发生越迟,叶面喷施碧护调节剂的补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通过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多项生产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江苏各地粳稻一小麦周年高产的最适播(栽)收期与茬口衔接、最适播栽方式、最适群体起点(密度)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2)稻板茬浅旋机械匀播技术。普遍适用于先割稻后种麦地区。水稻高产优质一般需"养老稻",断水不易太早,收稻种麦期间也经常出现阴雨天气,造成稻茬田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左右.粘土绝对含水量的26%左右).  相似文献   
9.
六、抗逆应变技术 1.沟系配套技术 高标准开好麦田一套沟是江苏省特别是淮南地区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广机开沟.确保内三沟和外二三沟相配套.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江苏的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的种植效益却出现了滑坡,种植成本不断上升,粮食售价下降,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种植业结构面临新一轮调整。通过大量走访基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探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新动态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破解江苏种植业结构调整难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