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酸盐细菌促进玉米生长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与水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硅酸盐细菌促进玉米生长的生理学机制。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可以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和含水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对照高20%以上。硅酸盐细菌还能提高植物体内的硝酸还原酶(NRA)和ATPase的活性,促进植物对N素的吸收和利用。硅酸盐细菌处理可降低介质中的pH,从而有利于介质中养分的活化与迁移。  相似文献   
2.
锌在不同土壤中的形态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禾本科牧草对低磷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为研究禾本科牧草对低磷的适应性反应,在低磷条件下设置土培和水培试验,对其生物量,根系形态,酸性磷酸酶活性,H+和有机酸的分泌,吸磷动力,磷的运输、分布及其效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植物根/冠较大,根系分泌有机酸种类和数量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根吸收的磷运到地上部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锌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植物吸收养分动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利用离子耗竭法测定植物营养吸收动力学参数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参数的求算:2)营养液的初始浓度;3)饥饿处理程度;4)溶液中pH变化;5)生物量与吸收液体积比例;6)最大吸收速率的单位和7)有关参数的应用等。.本文详细讨论上述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硅酸盐细菌的生物效应和根际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土培和水培试验,探讨了硅酸盐细菌的生物效应和根际效应。结果表明,当硅酸盐细菌的处理浓度在0~250g·L-1浓度范围内时,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几乎无影响。在0~2g·L-1浓度内,促进小麦苗和根的生长,以2g·L-1浓度对小麦苗和根的促生效果最佳;浓度为2~250g·L-1时,生长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抑制小麦的生长。硅酸盐细菌也能促进玉米苗的生长,对玉米根的促生效果优于地上部。硅酸盐细菌处理的小麦根际pH和速效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而速效K则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安农9192面包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用量对安农9192 面包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品种的优良性状要在较高氮肥用量下才能较充分表达。氮肥用量 (N) 为270~360 kg/hm 2 的处理, 面粉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比270kg/hm 2 以下处理的高, 粉质仪测定的评价值达58~64 分, 拉伸仪测定的R5/E为4.1~3.1, 曲线面积超过250 cm 2, 面包体积达810~815 m L, 比容5.3~5.4 m L/g, 面包烘焙质量评分超过92.0 分。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分析比较九种活性提取剂对21个污染土壤镉的提取能力,土壤基本性状对提取量的影响,以及提取量与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关系,提出了以0.05mol/LCaCl_2作为评价污染土壤活性镉的最佳提取剂。  相似文献   
9.
硝酸钙在土壤中累积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是温室栽培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高量硝酸钙何以会引起生长异常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从植物对硝酸根和钙的生理反应方面进行了探讨。植物对硝酸根的吸收与还原可引起根表和根细胞质pH上升,诱导植物缺铁,高量硝酸根对根系细胞质膜硝酸还原酶的诱导可引起亚硝酸根在根表形成,抑制根系尤其是根毛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细胞质膜硝酸还原酶有可能促进氧化锰在根表还原而利于锰在植物中的累积。高量可溶性钙既抑制其他阳离子的吸收,又通过对液泡膜阳离子/H+交换体的诱导,促进钙、锰、锌等离子在液泡中累积,加剧养分缺乏的程度。高硝态氮引起的高细胞质pH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等等,既可导致缺素症又可致抗病性下降,可能是病害容易发生的生理学原因。控温不好的温室如塑料大棚,昼夜温差大,易加剧细胞质pH的波动,促进离子或溶质在液泡中的累积,易加剧营养失衡,可能是温室生理障碍易发生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有机物与多环芳烃结合特征的红外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溶性有机物(DOM)与多环芳烃(PAHs)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尚未弄清的理论问题。对其正确阐释有利于更好地理解DOM对PAHs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的影响及科学地评估PAHs的环境风险,并对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有机物料猪粪、污水污泥和带根茬水稻土作为DOM的提取材料,以菲(Phenanthrene,Phe)和芘(Pyrene,Pyr)为PAHs代表,采用红外光谱学技术研究DOM与PAHs的相互作用。红外图谱显示,供试DOM在4000—3000cm^-1、2969—2900cm^-1、1700-1375cm^-1、1300—1000cm^1和900-600cm^-1存在明显的吸收峰,这说明DOM中含有-OH或酚-OH、-NH、苯环、-C-O及-CH2等功能团。对比DOM与DOM—Phe/Pyr的图谱发现,DOM—Phe/Pyr在4000—3000cm^-1、1700—1375cm^-1和900—600cm^-1的吸收峰发生不同程度的朝长波方向飘移,表明NH-π和π-π作用参与了DOM与Phe及Pyr结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