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多种农用活性,是当前少数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天然植物源农药之一。从苦参碱的杀虫活性,抑制真菌、细菌活性以及生长调节活性3个方面对其农用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苦参碱衍生物的修饰合成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荔枝皮为原料,优化荔枝皮多酚的纯化工艺,提高荔枝多酚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多酚纯度及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对比7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确定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树脂;通过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洗脱,考察吸附量、洗脱溶剂、洗脱溶剂用量、洗脱速度等因素,确定荔枝皮多酚纯化的最佳工艺。[结果]筛选出DM21大孔树脂作为最佳纯化材料,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如下:吸附量93.4 mg/mL、洗脱溶剂为90%乙醇、洗脱溶剂用量1.5 BV、洗脱速度1.5 BV/h。在此最优条件下,荔枝皮多酚平均纯度为32.27%,平均转化率为69.03%。[结论]大孔树脂DM21纯化荔枝皮多酚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对B16F1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制,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检测法、显微观察法、Na 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不同浓度的CPT对细胞增殖、形态、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PT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增强. 160μmol/L CPT处理72 h,B16F10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7. 0%,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 0. 05).同时不同浓度CPT对细胞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0μmol/L CPT处理72 h,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量为85. 37%,酪氨酸酶的活性为56. 4%(P 0. 05).结果表明,喜树碱能有效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和细胞内的黑色素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CuBr与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4-abpt)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uBr(4-abpt)],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Cu(Ⅰ)呈现四面体配位几何,4-abpt采取μ3-桥连模式与μ3-Cu(Ⅰ)在ab平面形成了具有(4.82)拓扑结构的[Cu-(4-abpt)]层,相邻层间通过N-H…Br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68 97(6)nm,b=1.332 70(10)nm,c=1.263 38(9)nm,β=91.388(2),V=1.294 34(17)nm3,Z=4,S=1.050,R1=0.023 1,wR2=0.056 7[I〉2σ(I)].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细胞自噬过程中膜结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与自噬体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基因互作引起细胞调亡现象发生的水稻爪粳杂种F1和天然化合物印楝素、喜树碱、苦参碱诱导凋亡的昆虫细胞Sf9为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自噬凋亡期间自噬体的特征。【结果】水稻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形成长哑铃型或线管状,最后两端弯曲形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绒毡层细胞均出现内质网膨大,且逐渐包裹周围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最终引发细胞的自噬性凋亡。喜树碱和苦参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拉长、弯曲,最后闭合形成包裹其它细胞器的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印楝素和喜树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核通过分页和出芽的方式形成双层膜结构自噬体。【结论】动植物细胞自噬凋亡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3种膜结构细胞器均是自噬体膜结构的直接来源,然而3种膜结构细胞器参与自噬体形成的程度和方式因物种、细胞种类以及自噬诱发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α-蒎稀和马来酸酐(MA)在α-蒎稀回流温度下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交替共聚物。对α-蒎稀与MA反应产物的结构用IR、MS、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丁二酸酐、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Water-soluble hyperbranched polyurethane acrylate,WHPU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其合成过程中基团的变化,并对WHPUA系列水分散体水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个分子中羧基含量的增加,WHPUA水溶性增大,黏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粒径减小;随着超支化聚酯代数的增加,WHPUA粒径增加;羧基中和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加预聚物表面的羧基离子的密度,从而使WHPUA的粒径减小,体系的黏度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T 检测豆甾醇和茁-豆甾醇对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和 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两种植物甾醇对B16F10 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茁-谷甾醇(0.20、0.30 mmol/L)能够明显 抑制B16F10 细胞的生长、并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豆甾醇(0.20、0.25 mmol/L)处理B16-F10 细胞、细胞 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同时显微观察发现茁-谷甾醇和豆甾醇对B16-F10 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凋 亡诱导作用、豆甾醇处理48~72 h 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小体、贴壁细胞逐渐减少、漂浮死亡细胞逐渐增多、表现出凋亡 的典型特征;茁-谷甾醇处理组细胞以空泡化为主、也出现相当数量的凋亡小体。DAPI 染色观察表明茁-谷甾醇和豆 甾醇处理72 h、大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膨大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综合结果表明、茁-谷甾醇和豆甾 醇一定程度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蓖麻毒蛋白的改性与抗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蓖麻毒蛋白对细胞杀伤是非特异性的,因此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文章对蓖麻毒蛋白的改性及改性后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由蓖麻毒蛋白构建的免疫毒素在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的良好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正丁基黄原酸钠与硝酸镉形成的二维网状聚合物 [Cd(S2 CO -n -C4H9) 2 ]n 的合成与结构。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c,晶胞参数 :a =2 .5 6 4 9(4)nm ,b=0 .5 810 (7)nm ,c=1.1348(41)nm ,β=10 1.70 1(2 ) 0 ,V =1.6 5 6 6 (4)nm3 ,Z =4 ,Dc =1.6 4 7mg/m3 ,F(0 0 0 ) =82 4 ,R1=0 .0 711,wR2 =0 .175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