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该研究考察了Cd在麦冬体内积累以及其对可溶性总糖、总黄酮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情况,为研究重金属对中草药的毒害作用提供数据参考。试验在模拟Cd污染的条件下进行,以盆栽方式种植麦冬,经过一定生长时期后分别测定其可溶性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Cd的增加,麦冬体内Cd含量不断增大,植物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也随之发生改变。其中叶片的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根部的可溶性总糖和总黄酮含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抗氧化酶活性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这说明麦冬体内的Cd会破坏植物的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导致植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指标降低,表现出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土壤环境中不同污染浓度的重金属镉(Cd)、汞(Hg)、铜(Cu)和铅(Pb)对荸荠生长的影响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荸荠的安全种植及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广西主要荸荠品种桂蹄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污染浓度的镉、汞、铜和铅的盆栽试验,设0、0.25、1、1.75、2.5 T(T为每个重金属土壤环境限量值)5个添加量浓度,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为添加量浓度+试验土壤本底浓度。在荸荠成熟后,分析荸荠果肉、皮和茎叶中各元素分布及富集积累规律。【结果】荸荠在不同浓度的各重金属处理下均能正常生长,吸收重金属元素特征分别为:铜、铅和镉在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茎叶皮果肉;汞分布为:皮果茎叶。荸荠中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随着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T汞处理下和2.5 T铅处理下,荸荠果肉中汞和铅的含量分别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中新鲜蔬菜水果的限量值。【结论】低浓度重金属的处理会促进荸荠产量的提高,荸荠各部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镉、铅和铜元素地上茎叶植株吸收多,块茎吸收少,汞则相反;荸荠对铅和镉耐受性强,在土壤达到环境限量值时,荸荠果肉中铅和镉含量符合标准要求;汞容易被荸荠吸收,在有汞污染风险的区域建议不要种植。  相似文献   
3.
广西玉米硒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玉米硒含量及对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健康的风险水平,为广西玉米的加工和消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玉米植株样品196个,测定其硒的含量,并分别以硒的最大耐受值(UTL)、最高用量值(UIL)和适宜摄入值(AI)为参考标准,对广西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的玉米硒日获取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196个玉米样品硒的平均量为27.1μg·kg~(-1),最高量为175μg·kg~(-1),富硒玉米(硒含量≥40μg·kg~(-1))占29.6%;玉米硒对广西居民的风险指数,成人为0.005%~66.74%,哺乳妇女为0.005%~25.73%。【结论】广西生产的玉米硒含量较高,玉米硒对广西普通成人和哺乳妇女风险均较低,居民经玉米途径摄入的硒量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重金属对草本中药的毒害作用,本文探讨了野花麦在Pb污染下其植物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等三项生理性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盆栽种植野花麦并进行Pb污染处理,经过一定时期生长后测定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和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实验表明,随着植株体内Pb的积累量的增加,植物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其生理特性也发生改变。其中,可溶性蛋白在植株各部位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颈部总黄酮的变化是先升后降,而叶片与根部总黄酮的变化是不断下降;植株各部位叶绿素均为先升后降。说明野花麦体内Pb的积累会破坏或抑制可溶性蛋白、总黄酮及叶绿素的合成,从而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表现出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