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小麦品种宿042的选育和育种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042是宿州市农科所小麦室以郑州8329为母本,宿88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于1999年育成出圃,200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优良丰富的外源基因基础,且丰产性突出,高抗倒伏,稳产、适应性好,配合力高,具有良好的组配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玉坤  朱卫生  蔡世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8-12839
[目的]为了揭示小麦新品种宿553(Triticum aestivum Linn.)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方法]以2007~2011年安徽省淮北片区试、生产试验、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生产试验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与区域试验对照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Shulka分析方法和变异系数(CV)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宿553小麦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强,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宿553在黄淮南片麦区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皖麦50具有高产、抗倒伏、中熟、中后期耐旱、抗病和易栽培等特点,是获得双系优点的超亲类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育成后,以其特有的优良特性加之克服了皖麦19倒伏的弱点和在品种推广上措施得力,迅速替代了皖麦19,-举成为皖北地区主栽品种之-.本文就皖麦50成为皖北地区主栽品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指出了皖麦50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皖麦50丰产稳产性及其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0-2005年安徽省和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汇总结果,评价皖麦50的丰产稳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利用2003-2004年度皖麦50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评价皖麦50高产条件下合理的产量结构和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皖麦50既具有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皖麦19的优点,又克服了其抗倒能力弱的缺点,集高产稳产、高抗倒伏、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19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5.
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大豆喷施烯效唑的研究表明:在大豆的始花期喷50~250 mg/L的烯效唑可降低株高,促进茎秆粗壮,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150 mg/L的烯效唑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豆双茎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苗期进行摘心处理 ,得到双茎植株群体。通过研究发现 ,不分枝或分枝较少的品种双茎处理后 ,植株株高、节数、结荚高度、分枝及百粒重等性状均有所下降 ,而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等性状上有所提高 ,从而提高了产量。而分枝性较强的品种 ,产量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对小麦生育后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 :不同浓度酸雨对小麦株高、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穗长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而公顷穗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酸雨处理间生物量积累存在差异 ,pH值越低 ,生物量积累越慢 ;pH值越高 ,生物量积累越快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2010年安徽省小麦区试汇总结果,从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分析评价宿553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宿553既具有安徽淮北主栽小麦品种皖麦50丰产稳产的优点,品质上又有所提高,集优质、高产、稳产、易栽培于一体,是皖麦50理想的接班品种。  相似文献   
9.
皖麦50适宜播期和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皖麦50在不同播期、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0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hm2。  相似文献   
10.
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皖麦5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阐述了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皖麦5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