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优质稻品种低留桩再生力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福建省主推的10个优质稻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通过对供试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丰产性及抗逆性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佳辐占、丰两优1号、嘉优99等3个品种,适合作为低留桩机收再生稻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叶片的SPAD值维持较高的水平;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在移栽至栽后30d,群体生长率(CGR)与施氮量呈线性正相关,此后则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且均以施氮量为20g·m-2的处理为最高。总干物质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在栽后30d、拔节期呈直线型正相关,而在齐穗期、成熟期则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关系;稻谷产量与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茎叶中贮积的碳水化合物约20%~30%在齐穗后输出到稻穗,构成稻谷产量的21.9%~31.3%。  相似文献   
3.
<正>广优明118(原名广抗优明118)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抗13A×明恢118选育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氮钾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头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3.27、22.99g·m~(-2),相应的产量分别为1 152.9、1 159.0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钾量分别为21.86、19.54g·m~(-2);再生季达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0.48g·m~(-2),相应产量为622.3g·m~(-2);达到最佳经济收益的施氮量为18.42g·m~(-2)。再生稻对氮素反应更灵敏,缺氮比缺钾减产更严重。在头季,有效穗数、株高均随氮、钾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每穗粒数与施氮量按钟形曲线先增后减,与施钾量呈直线相关;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再生季,随着促芽氮施用量的增加,有效穗数显著提高,而每穗粒数先升后降;在高氮条件下,结实率也有所降低;千粒重的差异则较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水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节间特别是基部的倒4节和倒5节间的长度增长,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氮可以增加水稻节间长度;各节间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粗;施氮对茎秆壁厚无影响;各节间至穗顶高及至穗顶重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各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20g·m-2范围内,广两优676仍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当施用过量氮肥时,则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