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及耐热新品种选育,以13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品种差异。结果表明,抽穗期温度升高会显著降低水稻产量,该时期平均温度每升高1℃会造成水稻减产15.3%。不同水稻品种对抽穗期高温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父本丰新占所配组合对抽穗期高温的耐热能力较差,表现为结实率较低(40.5%~59.3%),而父本GR560所配组合对抽穗期高温有一定的耐热能力,结实率较高(64.9%~75.6%)。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问题的解决,应侧重于培育生育期与当地栽培环境相适宜的新品种或通过种植制度调整和栽培技术创新,使其避开抽穗期高温。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2018年黄冈点中稻区域试验品种,试验设计,秧田与移栽田的田间管理。对品种在产量,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等作出相应的分析。为各个品种的汇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玺优651是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不育系玺A与自选恢复系GR651组配而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晚稻组合。介绍了玺优651的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优异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前提。本研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了1 219份世界水稻核心种质,并在湖北省荆州市考察了其在当地的适应性,以从中筛选高产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该套核心种质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长和单株产量变异最大,抽穗期、剑叶宽、一次枝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变异较小。利用抽穗期和株高2个指标,从中筛选到539份能适应荆州生态条件的种质资源。共筛选到100份高产种质资源,其中24份为大穗种质资源,3份为大粒种质资源,23份为高结实率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可作为水稻高产育种的首选种质和骨干亲本。  相似文献   
5.
稻油轮作模式的优缺点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与油菜轮作是缓解农村劳力紧张、有效提高土地复种指数的一种方式。本文在分析水稻与油菜轮作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稻油轮作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益51A系由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湖北农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金23A作母本,益51B(嘉育948/金23B后代的选系)作父本,经连续回交选育而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于201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益51A在湖北黄冈市6月播种,播始历期52±1 d,柱头发达、外露率高、易制种,配合力强,所配组合优势强,米质好。  相似文献   
7.
温敏型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不育系在水稻品种选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易繁殖、配组自由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生产风险。其对光照、温度敏感不育的特性使其在选育过程中有别于常规品种。从一个育种者的视角,以不育系的米质、配合力、繁殖及制种产量为重点,简述了温敏型(TGMS)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在植物育种和种质创新过程中,远缘杂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了许多新种质和新类型。物种间远缘杂交的本质是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种间优良基因的重组交流。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在生殖隔离遗传机制的解析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种间生殖隔离的遗传基础的阐述,总结了克服生殖隔离的途径,为基因组时代植物远缘杂交的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旨在建立晚籼稻合理氮肥施用技术,探究了氮肥用量与运筹方式对晚籼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益9优447’和‘益9优651’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氮肥用量和3种氮肥运筹方式,并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和剑叶SPAD值等指标。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增加晚籼稻有效穗数12.3%~61.9%,降低花后剑叶SPAD值衰减率5.9~8.5个百分点,增大花后干物质转运量0.8~1.1倍,提高花后干物质转运率5.5~10.2个百分点和增加产量23.5%~35.6%。氮肥运筹方式对晚籼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较小。氮肥用量270 kg/hm2与运筹方式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0%:20%:25%:15%组合处理的产量及干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最高。氮肥用量180 kg/hm2与氮肥运筹方式基肥:分蘖肥:穗肥=60%:20%:20%组合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应增加氮肥基肥使用比例;氮肥用量为270 kg/hm2时,可适当增加氮肥后期追肥次数和比例。  相似文献   
10.
“天敌释放”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一个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种,在原产地有多种天敌昆虫。本文初步研究了喜旱莲子草在入侵地的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天敌昆虫类型及虫食特征。对生长在天目山低海拔地区的池塘和陆地2类生境中的喜旱莲子草单优势种群落中的昼行性昆虫群落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扫网法捕捉昆虫,并对网捕昆虫鉴定至科;种名没有鉴定,但每科下均为1种。主要结果是:在样地中共捕获昼行性昆虫58头,隶属于5目6科6种。样本数量较多的有,蝗科(40%)、蝇科(22%)和卷蛾科(12%)。除昆虫密度外(1.8头.m^-2与4.3头.m^-2),水、陆2类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6和5)、多样性指数(2.25和2.09)和均匀度指数(1.26和1.30)均无明显差异。取食喜旱莲子草的昆虫只有蝗科和卷蛾科各1种。水、陆生境下叶片虫食类型有差异,水生生境中以缘食状或孔洞状为主(蝗虫所食),而陆生生境中以缘食状和透明膜状为主(蝗虫与蛾类所食)。与文献中报道的喜旱莲子草原产地天敌昆虫群落的结果比较可知,入侵中国的喜旱莲子草在天敌昆虫物种丰富度及专化天敌昆虫种类两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天敌释放”效应。失去天敌昆虫的"下行"控制作用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