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福鼎县蘑菇生产当初均由县外贸、县供销社积极引进与精心发展而成为显得异常风彩的农村大宗产业。经过20个春秋的共同拼搏,蘑菇的生产与购销,几经沉浮,历尽坎坷,终归立于不败之地。从1976年3个公社,如今已遍布全县113个乡镇每个角落。开始种植面积仅有0.67万平方米,骤升扩展至9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规模基地县,占全区的三分之一,跃居全省第三位。 20年来,福鼎县蘑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昔日“提篮小卖”,今朝年产值高达1.3亿元,列为全  相似文献   
3.
蔡祖标 《食用菌》2002,24(6):2-3
闽东是福建乃至全国食用菌生产的最大基地之一 ,目前已拥有蘑菇、香菇、银耳、竹荪、草菇、金针菇、杏鲍菇、茶薪菇、鸡腿菇等 2 0多个草料栽培食用菌种类 ,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 2 8万吨和 15亿元 ,被誉为“古田银耳”、“屏南夏菇”、“寿宁花菇”、“福鼎蘑菇”的闽东特色农产品 ,扬名俏销海内外 ,为闽东出口创汇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闽东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具有日照长、积温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 ,开拓草栽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第三农业”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短、平、快”的支…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来,一首唱响“福鼎要想富,蘑菇、茶叶、长毛兔”的创业歌声,传遍闽浙边界山山水水,干家万户。尤其福鼎蘑菇产业的崛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昔日的“提篮小卖”,如今已成为“支柱产业”。生产面积最高年份发展到3000万平方尺,全市除嵛山海岛外,全部实现了蘑菇生产,一场绚丽多姿的农村产业变革从这里悄然欣起。  相似文献   
5.
蔡祖标 《福建农业》2008,(10):34-34
近年来,福鼎蘑菇鲜销市场趋势虽然仍看好,但价格有所下降。特别是盐水蘑菇加工产品销路不大景气,春菇市价虽有较大反弹。因受天气“乍暖还寒”的影响,春菇产量受到一定损失,挫折了菇农生产积极性。要想把蘑菇市场做大做强,农户和蘑菇生产扶持者,总是抱着对蘑菇产销趋势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6.
自深化改革开放以来,福鼎市蘑菇产业紧跟科技创新的发展“快车道”,步入“区域化指导、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科技兴菇”深入千家万户,蘑菇致富已成为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蘑菇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良种化”脱颖而出,科学技术创新,蘑菇产业巨变.给福鼎乃至闽东市区蘑菇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福鼎菇业经历了几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以来,福鼎历届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探索符合福鼎县情实际的发展思路。在开发农村多种经营工作中,首先提出了"福鼎要想富,发展茶叶、蘑菇、长毛兔"的发展要求,撬开了封闭的福鼎农村经济从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大念山海经",再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理念,闯出福鼎蘑菇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以来,福鼎菇业走出了一条自力创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提篮小卖到支柱产业,取得了小小蘑菇共创内外产值两忆元大关,菇农尝到了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菇村变迁的喜悦,福鼎蘑菇济身于全国先进行列。为农村经济建设,为农业持续发展,为科技进步和农村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