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研究低温储藏结合ClO2处理对贵州“玛瑙红”樱桃保鲜效果及樱桃在储藏期间品质变化,本研究用折光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酸碱滴定法等实验方法对室温(20 ℃左右)和低温(5?0.5 ℃)贮藏下实验组、对照组樱桃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基于检测分析可知,在低温(5?0.5 ℃)贮藏条件下,实验组樱桃腐烂率达到我国水果流通腐损率时期为18天,比对照组的延迟5天,腐烂率达到11%后腐烂速度变快;实验组樱桃质地较软,亮度、色度a/b、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和果胶的变化速度比对照组的慢;实验组樱桃的糖算比保持甜酸水平以上的是17天,比对照组时限长2天;在低温(5?0.5 ℃)贮藏条件下实验组樱桃的亮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色度a/b处于下降趋势,硬度呈先上升后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变化、维生素C、总糖变化、还原糖、果胶呈下降趋势,总酸呈先升后降再增的变化趋势。由此可知,低温贮藏结合ClO2处理的贵州“玛瑙红”樱桃保鲜期可达到18天,理化指标的变化速度变慢,在17天内整体上保持酸甜以上水平,指标间变化相关性较强的依次是总糖、还原糖、维生素C、硬度,硬度呈先上升后降趋势,化学指标中营养指标呈下降趋势,总酸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三氮”污染量、污染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三氮”的形成、迁移、转化、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污染分布分别呈现面状、条带状和点状分布;农业上含氮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是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含水层是污染中心浓度极高的重要原因;包气带的碱性氧化环境是硝酸盐氮广泛分布的重要条件,大沙河侧漏补给是氨氮呈现条状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调查、水质分析以及模拟污染物扩散迁移发现,受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在焦作不同区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方式不同。水文地质条件还影响着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地区,主要污染方式为入渗---径流扩散,本区浅层地下水对污染敏感性较高,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高于其他地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后在地下径流的控制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扩散,沿大沙河一线扩散最快;在山前交接洼地,径流---蒸发浓缩作用成为主要的污染方式,长期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该区总硬度普遍超标;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区,入渗---蒸发浓缩为主要的污染方式,受包气带土层特殊性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氟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焦作地区88个监测孔水质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焦作地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硬度、六价铬、氟化物、镍离子、氨氮、氯化物共9个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度集、模糊权向量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最终确定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级别.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质很差,污染率高达81.82%,其中,劣V类水质高达26.14%,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大家作、小尚、北敬村以及南部的任庄、小王庄、南李村一带,与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携带MDMV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苗期症状观察、ELISA和回接试验测定了几个玉米品种种子携带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的情况,并对采自河北承德制种田的玉米品种掖单2号种子带毒部位进行了ELISA检测和侵染活性的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各部位携带病毒及其侵染活性差异显著。其中种表携带较多的丧失了侵染活性的MDMV;种皮携带病毒的侵染活性较低;胚乳带毒率和其侵染活性均较高;胚不带毒。此外,种子质量不同,其带毒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证明,种子处理和精选可以作为玉米矮花叶病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果园黄板诱蚜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板诱虫以其无污染,对人、畜无害,操作简单,持效期长,见效快的5大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果园的害虫防治中。为了探索果园悬挂黄板诱蚜的生态效应,对苹果园悬挂的黄板诱虫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果园黄板诱集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同,其中害虫以蚜科数量最多,占总害虫量的73.27%,益虫以蚜茧蜂科的数量最多,占总益虫量的88.93%;从益害比来看,在4月下旬到6月上旬,各时期益害比在1∶74.1~1∶13.7之间变化。果园悬挂的黄板不但可以诱集蚜虫,也可诱集大量的害虫天敌。因此,利用黄板防治果园蚜虫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对镉离子(Cd2+)的吸附作用,揭示多壁碳纳米管影响镉细菌毒性的机制。  方法  通过批量吸附平衡实验研究不同官能团(羟基化、羧基化、氨基化、未经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Cd2+的吸附性能,通过细菌毒性实验评估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和Cd2+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毒性效应。  结果  4种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吸附性能与碳纳米管含氧量相关。多壁碳纳米管- Cd2+复合物细菌毒性低于游离Cd2+,随纳米管质量浓度增加(0~200 mg·L?1),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d2+复合物作用下细菌存活率从67%提高到81%。  结论  不同官能团多壁碳纳米管对Cd2+的吸附量与碳纳米管含氧量呈正相关;多壁碳纳米管-Cd2+复合物细菌毒性低于游离Cd2+,认为多壁碳纳米管可降低游离Cd2+的细菌毒性。图4表2参26  相似文献   
8.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目的极端干旱区绿洲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域,特别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文过程的改变,绿洲土壤环境因此产生了强烈异质性。植物如何适应高度土壤异质性是绿洲植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而探究植物叶片这一对土壤异质性敏感器官的功能性状及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有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绿洲植物适应的根本策略。方法本研究以额济纳这一典型荒漠绿洲的常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选择25种植物的8种叶功能性状,包括叶片厚度(LT)、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叶片碳氮比(C/N)、叶片氮磷比(N/P),分析了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群落水平上的特征,并探讨了叶功能性状对不同土壤水盐环境的响应。结果(1) 在不同土壤水盐环境中,各个叶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其中SLA最大,LCC最小。(2) 部分功能性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或权衡变化趋势。LT与SLA、LDMC与SLA、LPC与LDMC、LNC与C/N、LPC与N/P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LCC与LT、LNC与LCC、C/N与N/P呈显著负相关(P < 0.05)。LDMC与C/N、SLA与LPC、LCC与C/N、N/P与LCC、LNC与N/P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LDMC与LCC、SLA与LNC呈显著正相关(P < 0.05)。(3) 叶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差异。在低水低盐环境中,叶片通过提高LDMC、LNC、N/P,降低LPC、C/N来适应干旱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低水高盐环境中,叶片通过降低LDMC、C/N、N/P,提高LNC、LPC来适应盐胁迫为主的土壤环境。在(相对)高水高盐环境中,叶片主要通过降低LNC、N/P,提高C/N来适应盐胁迫相对较低、水分含量相对充足的土壤环境。结论在额济纳绿洲区域内,植物群落叶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异和某种协同?权衡的功能组合形式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并对土壤水盐因子的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盐分含量对该环境下的群落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更为关键。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极端干旱区绿洲植物对土壤水盐因子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