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浙江省开化林场间伐后的杉木林下引入8个伴生树种,通过连续8年生长调查,分析了这些树种树高、地径和保存率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这些复层林的水源涵养效益,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这些伴生树种成活率均超过96%,红茴香、椤木石楠、蚊母树、杨桐和红豆杉的保存率超过82%。树高生长在第3年出现较大差异,地径出现较大分异的时间滞后1年。不同树种前5年树高和地径生长呈现不同生长模式,但5年后,多数树种生长量显著降低。复层林构建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饱和持水量,而土壤饱和持水量高低与伴生树种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林下套种红豆杉和红茴香土壤饱和持水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增加了11.7%和10.1%。因此,筛选适宜的伴生树种构建杉木复层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林粮和林茶复合模式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各林粮复合模式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农作物的生物量大于林木的生物量,枫香-花生模式有利于花生的生长,马褂木-花生模式有利于后期总生物量的累积;各林茶复合模式生物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总生物量大小顺序为香樟>栾树>枫香;林木生物量在各器官中分配树种间存有差异,幼树表现为树根或枝叶大于树干,树干的比例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根系和枝叶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3.
不同处理下的麻栎扦插成活率和内含物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麻栎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插穗材料和处理方法对扦插成活率和内源激素等内含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栎枝条扦插具有明显的部位效应,插条中部的扦插成活率最高,而梢部成活率最低。在硬枝扦插试验中,以1年生的苗木萌条作为插穗,其效果明显好于大树伐桩萌条,且经过2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2 h的扦插成活率高达40%。在嫩枝扦插试验中,大树伐桩萌条的扦插效果普遍较差,而苗木萌条扦插效果较好;在3个时期的扦插试验中,6月份的效果最好,且经过2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2 h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56.7%。麻栎扦插成活率与内源激素iPA、IAA、ZR及GA浓度呈正相关,与ABA浓度呈负相关。插穗中的ABA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种类激素,这可能是导致麻栎扦插生根困难的重要原因。还讨论了麻栎扦插成活率与C、N、P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SWAT模型的衢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衢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流域植被、气候、土壤、水文和地图资料,基于ArcGIS 10.3平台建立了衢江流域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模拟月径流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大于0.83,纳什系数(Ens)大于0.69,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衢江流域径流过程。2000—2015年衢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农地为主,二者约占流域总面积的98%,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合计不足2%;研究时段内,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幅较小。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月径流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5年径流量比2000年增加0.27%,水量平衡各分量在四期土地利用情景下差值为1.1~3.8mm。不同情景模拟分析发现,流域内草地面积较小,草地转化为林地对地表径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较小,而农地全部转化为林地,地表径流比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减少15.0%,同时深层水分渗漏增加5.7%。因此,2000—2015年土地利用方式的微小变化不会显著影响衢江流域径流和水量平衡,研究区林地面积持续增加,将进一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深层水分渗漏,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胁迫条件下3种海滨植物的生理生态动态响应特征及其耐盐性差异,为盐碱地绿化树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年生中山杉、小叶榕和海滨木槿幼苗为材料进行为期56 d的盆栽试验,设置3个盐分梯度对其生长和形态、抗氧化酶系统以及渗透调节系统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来明确3种植物在耐盐性上的差异。[结果] 短期盐胁迫(14 d)对3种植物存活率、叶形和叶色影响较小,但长期盐胁迫(56 d)对小叶榕产生较大影响,盐胁迫下3种植物固定枝条相对生长率动态特征差异明显。3种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盐处理时间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先增加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呈现总体降低趋势。盐胁迫下3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则随着盐浓度增加而显著提高。盐处理时间和物种的交互作用对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有显著影响,3种植物耐盐性主成分有明显差异,表明它们不同的耐盐响应特征。[结论] 3种植物的生态生理响应特征表明盐处理对小叶榕影响最大,中山杉次之,对海滨木槿影响最小,因此海滨木槿和中山杉有优先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树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林菜复合经营模式构建对促进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林窗大小对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生长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在浙江开化开展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林窗(平均光照强度763 molm-2s-1),小林窗(平均光照强度245 molm-2s-1)和林下(平均光照强度89 molm-2s-1)3种生境对白背三七生长、光合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林窗的杉木林下,生长在较大林窗内(面积12~16 m2)的白背三七叶片光合速率、株高、地径、分枝数,叶片钾、磷、维生素C以及缬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等水溶性氨基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而较小的林窗(面积小于9 m2)对白背三七生长及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林窗大小对白背三七生长和营养品质有重要影响。但在郁闭度大于0.8的杉木林下并不适宜直接套种白背三七,对现有杉木人工林进行适度间伐,提高林下光照条件,将有利于林菜复合经营系统发展。图2表3参23  相似文献   
7.
不同郁闭度林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与生长环境关系非常密切,为探明林分不同郁闭度对茶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郁闭度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茶(Camellia sinensis)复合系统中茶树为材料,纯茶园为对照(CK),利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茶树分别在0.3(T1)、0.6(T2)和0.9(T3)郁闭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随郁闭度增加,茶树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日均值和差值呈递减趋势,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茶树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随郁闭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均表现双峰型曲线;CK和T1的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午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双峰曲线,T2和T3呈单峰型曲线。  相似文献   
8.
3种林茶复合系统小气候特征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枫香、香樟、栾树与茶树复合的3种模式小气候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大气和土壤温度日变化等表现出与光辐射强度一致单峰变化规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太阳辐射强度的峰值迟滞2 h左右;相对湿度的日动态呈"U"型变化;光辐射强度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土壤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光辐射强度、大气和土壤温度是决定各模式小气候特征的重要因子.初步认为,枫香-茶复合系统较其他两种能保持适宜而又稳定的生长环境,更适宜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9.
沿海防护林工程营建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主要营建技术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沿海各地在营建海岸防护林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分结构优化以及低效林改造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麻栎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栎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硬阔叶用材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树种。从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麻栎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麻栎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