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汪月霞  袁利刚  赵一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2969-12970,12980
目前多胺作为植物对逆境胁迫响应的成分而备受关注,多胺预处理可以抵消胁迫引起的负效应,从而缓解胁迫引起的伤害。随着工业发展,盐胁迫及渗透胁迫的范围、程度越来越严重,文章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盐胁迫以及渗透胁迫条件下多胺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浚单2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夏玉米群体冠层辐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郑单958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两品种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均在82 500株/hm2处理时最高。透光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冠层顶部透光率显著高于冠层底部。吐丝期两品种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75 000株/hm2、82 500株/hm2处理高于67 500株/hm2、90 000株/hm2处理。穗位上第3叶Fv/Fm、qP高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NPQ低于穗位叶和穗位下第3叶。随生育进程茎粗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浚单20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郑单958在密度为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2 166.070kg/hm2,而浚单20则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9 705.709kg/hm2。  相似文献   
3.
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与作物的抗干旱胁迫密切相关。本试验以灌浆期的豫麦949和陕麦5号小麦品种为试材,PEG干旱处理72 h后,比较了脱落酸对小麦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丙二醛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反转录半定量PCR方法测定PSII中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相对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抑制psbA基因的转录,降低小麦的产量,而外源脱落酸能明显缓解这些胁迫反应。与豫麦949相比,陕麦5号中质膜损伤较小,相对水分和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psbA基因转录水平的下降也较小,外源脱落酸处理后,各参数也能够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干旱胁迫能力与psbA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本试验的研究结果也首次发现了外源ABA能够调控干旱胁迫下灌浆期小麦psbA基因的表达,稳定PSII系统中重要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提高灌浆期小麦的抗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豫北高产灌溉区生产条件下,以"浚单20"、"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两种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D1蛋白含量、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速率(Pn)、SOD活性和单株产量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OD活性、MDA含量、秃尖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8.25万株·hm-2时,Fv/Fm、qP、Pn、叶片SOD活性急剧降低,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降低1.2%~21.7%;NPQ、MDA含量、POD活性急剧升高,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升高3.2%~15.0%。Fv/Fm、qP、Pn、S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高于等行距模式,NPQ、MDA含量、P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低于等行距模式。密度≥7.50万株·hm-2后,"郑单958"的Fv/Fm、qP、Pn、SOD活性高于"浚单20",NPQ、MDA含量、POD活性低于"浚单20"。品种、种植方式和密度三因素对D1蛋白含量,Fv/Fm、qP、Pn、NPQ,SOD、POD活性,MDA含量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且三因素互作的影响也差异显著。两种玉米的最适种植方式为密度不高于8.25万株·hm-2且宽窄行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