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益,江苏张家港市功国蔬菜基地一改过去传统的栽培模式,充分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特点,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春番茄—夏豇豆—晚秋莴苣”大棚栽培模式。春番茄于11月上旬播种,翌年4月上旬上市,5月下旬采收结束;夏豇豆于5月下旬播种,7月中旬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2.
辣椒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辣椒是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市辣椒需求量逐年上升,大棚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为筛选出适合在我地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抗病的保护地辣椒品种,我市蔬菜办于2009年春引进了4个早熟辣椒新品种开展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前后耕作层土壤盐分和pH值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设施连作5年、土壤盐渍化严重的田块,研究了设施水旱轮作前后耕作层土壤盐分及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设施水旱轮作后耕作层土壤电导率(EC)降低了70.3%;NO3-、SO42-、Cl-含量分别下降了61.5%、52.3%、82.1%,HCO3-含量上升;Ca2+、Mg2+、Na+、K+含量分别下降了49.4%、69.6%、66.7%、79.5%;土壤pH值上升了0.37。说明设施水旱轮作可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水旱轮作对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及土壤酸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棚长季节高密度吊蔓丝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长季节高密度吊蔓栽培丝瓜,丝瓜采收期长,产量高,效益好,每667 m2产值可达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该技术在张家港市锦丰南港蔬菜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效益,增加了专业户的经济收入,且其采收期在5~11月,填补了伏夏市场空缺,起到了堵淡补缺的重要作用.现将大棚长季节高密度吊蔓栽培丝瓜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温闷棚克服设施番茄连作障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种或同科作物,导致土壤产生连作障碍,特别是大棚连作障碍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稳产增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温闷棚配合施用有机肥是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较为成功、成熟的技术之一。为此,我所于2009年承接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设施茄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和生物菌剂防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设施蕃茄田连作障碍,引进了杀菌剂和生物菌剂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杀菌剂和生物菌剂可防治大棚番茄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生物环境,削弱致病菌的活动,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达到减轻重茬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甘蔗生长前期的空间套种早春大白菜,既可提高复种指数,很好地实现不同种作物的轮作,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笔者经几年种植,摸索出一套适合张家港市气候条件及市场要求的栽培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七个高温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高温平菇为夏天地产食用菌上市主要品种之一,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频繁,加上平菇抗高温能力有限,栽培管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平菇种植专业户栽培水平,结合平菇周年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笔者从江都和高邮引进5个高温平菇菌株与本地高平30和川3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市夏季栽培出菇的菌株。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