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同胎次的剑河白香猪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衰减规律以确定不同胎次仔猪首次免疫猪瘟疫苗的时间,对种母猪及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在剑河白香猪原种场随机选取孕育第1胎~第6胎的种母猪共58头,在种母猪产后第1天采集全血,分离血清;从每头种母猪所产仔猪中随机选取4头,分别于1周龄、2周龄、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采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liquid-phase block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LPB-ELISA)法对种母猪及仔猪的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孕育第1胎~第6胎的种母猪产后第1天的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是87.31%、86.32%、86.36%、78.37%、61.58%、34.05%,第1胎~第6胎的仔猪在1周龄时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是86.12%、85.29%、85.30%、76.23%、60.38%、31.26%,表明第1胎~第6胎的仔猪1周龄时猪瘟抗体阻断率整体与种母猪抗体阻断率相近且高度相关;第1胎~第3胎、第4胎、第5胎、第6胎仔猪猪瘟抗体阻断率分别在6周龄(39.04%、37.2...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小香鸡是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个地方性优良品种,具有体型小、肉质细嫩、肉味鲜香及药用价值等特色。文章对黔东南小香鸡在贵州省的分布、品系特征、品系选育、保种对策及利用前景进行概述,为小香鸡的开发利用及规模商品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全年集中采集的2053份猪血清用ELISA 法进行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39.37%、48.53%和71.36%。不同饲养模式下,抗体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规模场、散养户、屠宰场;不同饲养规模下,养殖规模越大,抗体合格率越高;春季和秋季的免疫抗体水平均偏低,不能有效保护畜禽的健康,存在重大动物疫病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牛传染性脓包性外阴阴道炎、坏死性鼻炎、红鼻病等,主要引起呼吸道发炎为主的急热、热性、高度传染性传染病。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IBR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疫苗研究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措施,首先对出入境动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牛;其次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检疫;最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措施。另外,对于IBR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一般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或结合服用中药等,以提高牛只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农业农村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在动物养殖环节颁布了无抗养殖的相关政策,因此寻求新的抗生素替代品便成为了维持当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向.在抗生素替代品中,植物精油因其拥有天然易得、毒性较小、抗菌且无残留等优点,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文章对植物精油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对生猪的影响(含生长...  相似文献   
6.
1971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首次在英国被发现,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危害严重.特别是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跟养殖场规模化发展有紧密关系,如果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镇远县2017-2019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情况,采集4个乡镇规模羊场及散养户羊血清样品311份,采用竞争ELISA方法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311份羊血清样品中有255份合格,总体合格率为82%,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70%的标准要求,说明镇远县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2001年以来,特别是2006年高致病性蓝耳病在中国猪场的广泛流行,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猪场尤其集约化猪场(生产母猪300头以上)遭受猪群早期呼吸道综合征的困扰,造成保育舍育成率下降,死亡率由正常时的2%~3%增加到20%~30%,甚至50%以上。一个猪场内的猪群早期呼吸道综合征感染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持续感染发病,不同时期,由于气候或其他管理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尤其是免疫抑制因素(如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和霉菌毒素等)的发生,严重影响猪的健康水平,导致PRDC的日趋流行,发病日龄越来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不仅能造成猪只的直接死亡,还能使猪群生长速度缓慢,出栏延迟,给猪场造成极大损失。面对猪群早期呼吸道综合征的困扰,学术界及各猪场管理者不断探素寻求控制措施,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有关控制的几点猪群早期呼吸道综合征体会,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市某肉牛场病牛关节液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小鼠攻毒试验及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判定该菌为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呋辛、丙氟哌酸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规模养犬场和散养户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减少畜间狂犬病的发生,从源头上控制该病,选取2个规模养犬场和2个行政村散养户的90头幼犬,平均分为A、B、C 3组,每组30只。A组在3月龄免疫1次;B组在3月龄免疫1次,30 d后免疫第2次;C组不免疫作为对照。分别在注射疫苗前和注射疫苗后第30、60、120、240、360 d采集实验犬血样,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抗体。结果:A组规模场犬免疫后30~60 d抗体阳性率为76.67%~80.00%,达到国家规定≥70%的要求,而散养户犬均未达到要求;B组规模场犬免疫后30~240 d抗体阳性率为73.33%~96.67%,散养户犬免疫后60~120 d抗体阳性率为83.33~90.00%,均达到规定的要求。结论:在饲养管理较好的条件下,幼犬在3月龄首次免疫狂犬病疫苗后30 d再免疫1次效果较好,基本可保证全年狂犬病抗体的免疫水平。散养户应加强犬的营养和饲养管理,以利于免疫抗体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