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筛选出适宜西藏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向西藏地区引入抗寒性极强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打破西藏地区一年一熟种植模式,以提高复种指数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169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从本实验室已有SSR引物中筛选出23对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用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对引物共扩增出80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5条带,条带大小在50-400bp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50、0.53、0.56、0.59、0.62和0.70,供试材料可被划分为2类、4类、6类、9类、14类和29类。根据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可以初步判定这些油菜的亲缘关系,但是需要进一步结合这些材料的形态和地理分布特点,才能知道材料的起源和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对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及配制的正反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进行测定,并对杂交F_1代形态学、花粉活力和自交亲和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杂交,以甘蓝型油菜作母本,结实率和亲和指数较高;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正反交F_1代组合均表现为自交亲和,植物学性状均偏向于母本,自交亲和性表现为甘蓝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20.37、6.30、1.59、0.51,花粉活力表现为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F_1(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4.
群体密度对冬油菜壮苗和越冬有很大影响。密度太大,往往影响个体发育,形成弱苗,导致冬油菜越冬率降低;密度过小,虽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但容易造成地力、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浪费,同时容易造成苗势,营养体过大,形成旺苗,易受病虫害危害,反而不利于越冬。因此,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壮苗率,保障冬油菜安全过冬的必要条件。通过研究表明,在西藏拉萨地区,当冬油菜密度在4—6万株/亩的情况,能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次在甘蓝型油菜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来改良西藏的油菜品质,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符合我区生产实际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袁玉婷   《西藏农业科技》2012,34(4):22-25
本文通过将四种油菜新品种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试验点种植,研究对其不同增产效果的影响,找出最适宜区域,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挖掘其最大增产潜力.试验结果表明699、京华165在林芝点产量最高分别达205.4kg、190.9 kg;青油17号在拉萨点产量最高达136.5kg;藏油11号在日喀则拉孜点产量最高达122.3 kg.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河谷农区种植的春油菜新品种,以山油2号和藏油3号为对照,对参加2019—2020年全区区域性试验的8个春油菜品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7025-1整体表现最好,产量增产5%以上的品系有158106-2、127025-1、158112-3和1147.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拉萨点西藏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筛选适合拉萨地区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品系127025-1农艺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品系094212;品系127025-1和158112-32连续2年增产5%以上.因此,品系127025-1是最适合西藏拉萨地区生产推广的高产油菜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种子精选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作物种子精选与处理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海拔3900—3980米左右高海拔区域进行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小面积栽培试验,该些品种能正常成熟均比当地品种产量高。填补了我区3900米高海拔区域无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种植的空白,对进一步在高海拔地区试种并逐步推行甘蓝型油菜品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