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林业   2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麻岭小集水区水土保持林草植被景观格局配置及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小集水区景观生态系统水保功能,以麻岭为对象,在现有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景现配置原则,优化和配置了植被景观格局。杉木林由6个斑块减为3个,但面积增加了1倍多;荒山、坡耕地和未成林造林地由20个斑块变成零斑块,面积减少了21.7hm^2;阔叶林和国外松、松阔混交林增加了4.85hm^2,桔园增加0.23hm^2。景观配置优化后,景观生态指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地表迳流每年减少40.90t,泥沙流失量年减少856.13t,林地蓄水量年增加10630.63t。  相似文献   
2.
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丹霞地貌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通过对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相对多度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的测度,对区域内16个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分析,并与中亚热带典型地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在层次中的变化趋势为灌层〉乔层〉草层;万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道万佛山丹霞地貌森林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通道县万佛山丹霞地貌区的森林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植物种类多,本区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89科602属1297种(含变种);古老残遗性强,特有种类多,区系成分具有明显热带特征,而且密集度很高;珍稀濒危种类多,兰科植物种类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星座图法在防护林功能经营区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星座图法是一种简便的图解多元分析法 ,直观清晰 ,便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获得好的分类效果 ,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不能很好地解决防护林功能经营区分区的情况下 ,采用星座图法分区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洞庭湖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特性、原因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①现有洲滩湿地1 037块,破碎度2.00块/km2,其中环境资源斑块面积只占32.08%;水域1 337块,破碎度2.00块/km2;②在120多年间,由一个湖泊斑块变成2 374个斑块,中间经历了5个分割阶段,以近21年间的景观破碎速度最快;③被分割的321个洲滩斑块变成820块,破碎度增大了150.00%,破碎景观面积占98.5%,扁长状斑块消失,鸟足状和岛屿状斑块占总斑块数减少了6.77%和11.34%;原始资源斑块面积减少24.2%~81.56%,人工替代引进(杨树)增加100%,干扰斑块(荻)增加63.70%,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④杨树入侵、沟河引入、荻、芦扩张、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天然湿地景观破碎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和管理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香椿不同种湖间在营养元素吸收力上的差异,以北纬24°40′-33°48′,东经101°31′-119°54′间的32个产地种源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苗龄苗木根、茎、叶中K、Ca、Mg、P、N5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力。结果表明,营养元素百分含量及重量在各种源不同器官中波动较大,香椿种源在对5种元素吸收力上有明显的选择性,除7个月苗龄叶中P、根中N、K,茎中N、K、Mg和一个月苗龄苗木根中N与纬度显著相  相似文献   
7.
冰雪致湖南森林毁损原因、损失评估及重建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3月,采取现场观测、查阅林班档案、标准地调查、影像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1月冰灾后湖南主要受害地区森林进行较全面的综合调查.结果如下:桉树、湿地松、楠竹等大面积人工林毁损;部分地区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天然次生林机械折损量大;多种绿化大苗、柑桔等经济林树种商品价值丧失殆尽;多数树种因树冠冰晶负荷过重导致机械损伤,桉树、柑桔等少数树种既具机械损伤,又兼有明显的生理损害.冰灾的基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而致的气候异常,直接原因是有利于冰晶形成的气象因子组合.过量汽车尾气、工厂烟尘、烹饪等产生的烟气等污染物形成的纳米级微颗粒(1~10 nm)悬浮质,促进了雾和霾的形成.适度低温与饱和湿度的配合及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了树枝等支撵物上冰晶过度发育.提出灾后重建、减灾补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板栗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流失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红壤低山丘陵区不同板栗复合经营模式内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对7 个模式内的土壤流失量进行连续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下间种、停止间种和林冠迅速生长、林分充分郁闭 3个阶段,土壤流失量出现缓慢减少、急剧减少和基本稳定的变化过程;幼林下间种的当年,各模式内土壤流失量变化22.5-31.1t/(hm2·a)之间,但小于对照32.91%-51.45%;模式经营进入第3阶段后,林地土壤流失量均在 0.05t/(hm2·a)以下;在日降雨量10—70 mm间,日降雨引起的土壤流失量差异较大,间种作物覆盖地表,对于10~ 70mm日降雨强度的土壤侵蚀力且有重要的抗蚀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水位梯度设置三种类型样地,即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研究了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持久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3种植物种子组成,其中高水位区最多,为7种,中水位区为6种,低水位区为4种。种子库密度在高水位区最大,为1 818.18粒/m2,中水位区次之,为1 168.83粒/m2,低水位区最小,为649.35粒/m2。土壤种子主要集中在0~15 cm的土层中,且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明显减少。对持久土壤种子库进行丰富度分析表明,三种区域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明显。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高、中、低水位区分别为0.56、0.54、0.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0.43、0.34。可见,水位是影响湿地土壤持久种子库数量及分布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永顺县退耕还林试验示范区立地分类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退耕还林工作中退耕后林种树种配置等有关技术问题,对永顺县勺哈乡试验示范区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并进行了评价。通过运用数量化理论Ⅳ,以坡度、坡位、土层厚度、植物盖度、耕作方式为分类因子,将示范区分成5个立地类型区,即西部以大坡面型农林复合经营为主的立地类型区、顶部低山山原台地立地类型区、中部中上坡带状坡耕地林立地类型区、中部下坡大坡面型农林复合经营坡耕地立地类型区、东部大字报型坡耕地立地类型区等5个立地类型区,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各立地类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