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蜜露量测定法对水稻品种桂华占(高感)、佛山油占(中抗)、桂引901(中抗)、90-572(抗)和国粳4号(抗)上的褐飞虱进行生物型个体测定,比较了不同抗性品种种植后田间褐飞虱各生物型的结构比例。结果表明:在种植佛山油占、桂引901、90-572和国粳4号的大田中,褐飞虱Ⅰ型、Ⅱ型、Ⅲ型和Ⅱ+Ⅲ型混合发生,但以Ⅱ型为主;Ⅰ型在国粳4号上的比例最高,达30.12%,在90-572上最低,占14.87%;Ⅱ型在桂华占上的比例高于其他抗虫品种上的比例,高达66.72%,Ⅲ型在几个抗虫品种上的比例均比桂华占上的比例高,Ⅱ+Ⅲ型在抗虫品种国粳4号、佛山油占、桂引901和90-572上的比例远高于桂华占上的比例。这表明,抗Ⅱ型褐飞虱的水稻品种种植后,提高了致害力更强的Ⅱ+Ⅲ型的比例,连年种植抗Ⅱ型褐飞虱水稻品种,其抗性有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为该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苗期鉴定、蜜露分泌量测定、成株期室内评价以及田间数量调查方法对‘桂育11号’进行褐飞虱抗性系统评价。结果 ‘桂育11号’苗期与抗虫对照品种‘Rathu Heenati’均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和孕穗期,褐飞虱在‘桂育11号’上取食24 h后的平均蜜露分泌量均与在‘Rathu Heenati’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室内成株期接虫15 d后‘桂育11号’和‘Rathu Heenati’植株生长正常,感虫品种‘TN 1’植株全部枯死;褐飞虱田间虫口密度动态调查发现,以水稻百丛植株的平均虫量计,2019年6月19日和6月24日‘桂育11号’上褐飞虱分别为218.33和436.67头,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柳沙油占202’上的。结论 ‘桂育11号’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田间种植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褐飞虱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