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湾地区港湾众多,海水养殖十分发达,养殖品种以对虾、海水鱼类、贝类为主.为了引进和推广新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选择在钦州湾地区钦州市犀牛脚镇大灶江海区,联合个体养殖户在大灶江湾利用面积较大约133 hm<'2>的滩涂围塘,试验人工养殖红海蜇.2008年4月12日投苗50万只,6月15日至22日共起捕海蜇18万kg,鲜海蜇10元/kg,产值180万元,获利136万元,现将试验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种质资源缺乏保护,组织化程度低,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钦州地区海洋渔业随着改革的深化,渔村新的经济体制已逐步形成,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总结经验?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不断发展和完善渔村内部自我调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为筛选出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繁育优质香港牡蛎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人工繁育(人工组)和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天然组) 2种模式获得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及相关分析探究生长指标(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在试验期间(4月龄~12月龄)的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工组香港牡蛎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天然组香港牡蛎(P<0.05,下同),但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整体增幅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天然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与生长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外套膜和闭壳肌的IGF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呈负相关,与壳宽呈正相关; AMPKα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呈正相关,与壳宽呈负相关; FoxO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宽呈负相关。【结论】无论是人工繁育还是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获得的香港牡蛎,在生长性状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参与调控香港牡蛎的生长发育,且对不同生长指标有不同的指示作用,因此开展人工繁育时可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以改变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增幅。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淡水养殖公司原以养殖罗氏沼虾、淡水鱼类为主业。针对淡水养虾品种单一(主要是罗氏沼虾)、效益不高,决定开发高产、高效、优质淡水养殖新品种,尝试海虾淡养的新路子。在1999年小面积淡水试养南美白对虾成功的基础上(试养667m^2,获产量150kg),2000年大胆投入开发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从5月初放苗,7月底养殖收成,养殖面积4.7hm^2,总产量9413kg,667m^2产量134.5kg。达到了海水养虾初放养殖正常水平,初次试验养殖成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7.
正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C. hongkongensis),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目前,钦州大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但天然采苗存在季节性和不可控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及气候变化,天然大蚝苗种采苗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8.
将光倒刺鲃和草鱼放于山泉流水池塘进行混养试验,并定期测量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和草鱼生长状态良好,2种鱼的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现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5)。可见,该生态混养技术可行性较高,可为当地发展养殖名贵淡水鱼提供科学数据,助推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推广养殖的鱼类,现养殖范围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再加上养殖水体环境的改变,导致罗非鱼养殖病害越来越严重,其中以无乳链球菌病为代表的细菌性疾病危害最大,该病不但死亡率高,而且死亡和传播速度均极快,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至今尚未找到有效根治...  相似文献   
10.
广西钦州湾地区港湾众多,海水养殖十分发达,养殖品种以对虾、海水鱼类、贝类为主。为了引进和推广新的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选择在钦州湾地区钦州市犀牛脚镇大灶江海区,联合个体养殖户在大灶江湾利用面积较大约两千余亩的滩涂围塘,试验人工养殖红海蜇。2008年4月12日投苗50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