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早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天禾油1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河  郑文寅  解光胜  朱国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0-2301,2314
[目的]选育适合长江下游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C650与恢复系R160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禾油11,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1.11μmol/g(饼),含油量42.77%。2007~2009年长江下游国家油菜区域试验及2009年长江下游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2 697和2 845kg/h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84%和12.60%。2007~2009年熟期平均比对照秦优7号早3 d,是2007~2009年度长江下游2年区域试验平均熟期最早的品种。[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禾油11适合在长江下游种植。  相似文献   
2.
轻简化栽培对甘蓝型油菜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轻简化栽培对甘蓝型油菜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对秦优7号在合肥国家区试点、长江下游及中油杂2号在长江中游于正常密度和高密度(正常密度的1.0~1.5倍)下品质、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对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2008~2009年中油杂2号在长江中游高密度种植时产量比正常密度种植略有减产,而秦优7号在长江下游高密度种植时增产7.31%。[结论]甘蓝型油菜高密度种植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主花序结角数。主花序结角数可以作为筛选适宜高密度种植高产品种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适合安徽省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R51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1号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95%,硫苷含量为27mol/g,含油量为41%;产量为3 00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3%;符合省区试双低油菜标准,无品质缺陷。2006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油早1号适合在安徽省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5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33个不同来源的恢复材料以NCⅡ法配制的165个杂交组合农艺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农艺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都具有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杂优利用是油菜农艺性状改良的有效方式,父母本农艺性状厦配合力决定了杂优利用效果,而父母本农艺性状配合力之和可以用来预测F1的农艺性状和指导亲本的选配。  相似文献   
5.
对5个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33个不同来源的恢复系材料以NCII法配制的165个杂交组合F2代的品质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2代各品质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杂优利用是油菜品质改良的有效方式,父母本品质及配合力决定了杂优利用效果,而父母本品质配合力之和可以用来预测F2代的品质和进行亲本的选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适合安徽区域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5R1163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2号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8mol/g,含油量42%。产量3 03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1.3%。2007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区试试验,201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油菜新品种天油早2号适合在安徽沿江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