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浙江省现有耕地资源特点是耕地总量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1995~2005年浙江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耕地,占耕地减少总量的70%左右;耕地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整理,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以上。对浙江省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力稻田晚稻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土壤背景氮稻田中,采用不同的水氮管理模式,研究了灌水和施氮方式对晚稻的产量、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及节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技术能使晚稻产量提高5.1%~6.5%;土壤氮残留量增加0.4%~2.3%;氮肥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分别提高12.6%~113.4%、0.4%~19.7%、11.3%~92.9%,且增幅随着土壤背景氮的上升而提高;节省水资源18.0%~34.3%。施氮方式上,以氮素基肥:追肥为50:50的效果最佳,与农户传统的70:30比例相比,产量提高0.3%~8.9%,并表现出低肥田淹水条件下增幅大、高肥田湿润条件下增幅大的现象;氮肥利用率虽都有一定的提高,但除低肥田外,中、高肥田中差异不显著。试验还发现,氮肥利用率与稻田土壤背景氮呈直线负相关,r = -0.9919;氮肥流失量随着土壤背景氮的增加而上升。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能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并节省灌溉用水。但在土壤高背景氮的稻区,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量减少氮肥用量,以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以嵊州市6个水稻长期监测点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酸碱度为指标,分析嵊州市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40.03、2.51 g·kg-1,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0.94 mg·kg-1,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8.83 mg·kg-1,处于缺钾状态。整体来看,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较大,速效钾缺乏问题比较严重。1984—2019年间,嵊州市稻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上升较为明显,积累较快,有效磷也得到了积累,但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某地的酸性镉汞复合污染稻田为对象,以不施用土壤调理剂作为对照(CK),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3种土壤调理剂对水稻安全生产和稻米铁、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施用的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P<0.05)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Hg的含量,并将糙米中的Cd、Hg含量降至国家标准限量范围以下,满足水稻安全生产的要求。其中,自主研发的2号土壤调理剂还可显著提高糙米中的Fe、Zn含量,既可保障镉汞复合污染农田的水稻安全生产,又能增强稻米品质,是试验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粮食需求与粮食安全态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粮食安全的4个阶梯标准及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预测了浙江省2010年粮食需求量及粮食自给率,基于城乡居民口粮需求自给的粮地底线及耕地保有量,并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对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1984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20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制度、施肥结构的变化,嵊州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也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平均含量升高6.19 g/kg;土壤pH最低值下降0.89个单位;全氮平均含量变化不大,含量分布呈“两端下降,中间提高”趋势;有效磷平均含量增加11.06 mg/kg,地区间含量相差悬殊;速效钾平均值提高了28.85mg/kg。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