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瘤胃不同pH下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调节瘤胃液pH分别为6.5、5.8、5.5、5.2和5.0。培养3 h后,采用qPCR技术测定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1)瘤胃pH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blus)的相对数量没有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相对数量(P<0.05)。其中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相对数量随着pH的下降而升高,在pH 5.0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elsdenii)、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ecies)随pH下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分别在pH 5.5或pH 5.2处达到最大值(P<0.05);(2)α多样性结果显示,瘤胃细菌数量和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呈现随瘤胃pH下降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