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回顾考查了我国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历史;讨论了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终极目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新的时代内容;提出高等教育要发挥综合优势,承担时代责任,重点指出了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在这个大背景下,广东农民教育发展必须注意几个前提:目前农民教育的不足,发展农民教育具有紧迫性,农民教育需求有何特点等.基此,文章就广东农民教育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夯实农民教育根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将农民教育列为职教重点,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全方位多形式进行农民教育,完善农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保障农民工及子女受教育权利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深化"农科教"结合、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快速提升农民群体素质等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3.
国外农民培养的历史经验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突现农民现代化,如何培养和塑造新型农民,国外很多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比较研究国外农民教育,归纳国外农民教育特点,总结国外农民教育经验,对我国新型农民培养有借鉴意义.国外农民培养具有立法推动、政府重视、科学管理、规范认证、注重实用、方法多样等特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广东甘蔗的传统品种仍以中国型的竹蔗为主;但传统品种缺乏选择的强大压力,长期没有得到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木蔗、金山种等外来品种的传入,对这一时期广东甘蔗品种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传统品种在广东的甘蔗品种结构中,仍然占统治地位。这种品种结构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5.
许喜文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6,(4):204-210,215
1840年,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自给自足的种植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卷入了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中。由于西方殖民者在菲律宾、印尼等地区大规模发展蔗糖业,日本帝国主义在1895年侵占台湾省后亦大力发展蔗糖业。被称为“洋糖”的外国产和台湾产的糖通过种种合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农民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这些来自同一地区的流动人群又聚居在一起,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形成了一些外来同乡人口聚集地带。在珠三角地区,这样的"城市老乡部落"到处都是;在这里外来集体流动人口与当地的居民不断发生碰撞、冲突、交流和融合。"城市老乡部落"这一极富中国特色的社区,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管理难题,有的还相当尖锐。研究这些特殊的流动群体,关系到"三农"问题,关系到城市管理问题,更关系到城乡统筹协调健康发展。本文以广东佛山市高明区为实证,对"城市老乡部落"这一特殊社区形态及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外农民教育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教育是其重要的子工程。但是,我国的农民教育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搞好农民教育,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国外农民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国家农民素质,推动社会现代化层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民教育发展历史的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特点,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对我国“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