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低温诱导糙皮侧耳菌丝成熟的机制,为糙皮侧耳在实际栽培与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糙皮侧耳菌株“双抗黑平”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糙皮侧耳的出菇情况及菌丝生理指标的变化。设置3种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对照组(25℃)、低温处理组(17℃)、高温处理组(33℃)。结果表明,经低温17℃诱导处理糙皮侧耳后可正常出菇,而25、33℃诱导处理后均无原基形成,无法形成子实体。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DAB染色显示处理组中菌丝的染色程度较深。经不同温度诱导处理后,处理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33℃高温处理组中各个物质的含量最高;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是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丝中CAT活性的大小依次为33℃处理组>17℃处理组>25℃处理组;高温处理组菌丝POD活性最高,达到115.63 U/(g·min),但17℃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不同温度诱导处理7 d,对照组中SOD活性最高,然而经12 h和24 h处理后,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中农1号"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等方法,测定了4个处理(CK、T1、T2、T3)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情况,以期为白灵侧耳的实际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1处理中SOD和POD活性最高;T1与T2处理中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1处理中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变化,其中保护酶、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食用菌菌糠配施化肥对滨海盐碱耕地的改良效果,探索出一项绿色、高效、节约型的改良培肥技术,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不施肥)、T1(单施化肥)、T2(90%化肥 +10%菌糠)、T3(70%化肥 +30%菌糠)、T4(50%化肥 +50%菌糠)和 T5(30%化肥 +70%菌糠)共 6个处理组。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糠配施化肥对滨海盐碱耕地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 CK及 T1处理组。(1)土壤物理性状:T3和 T4处理组的土壤容重都显著下降( P<0.05),分别下降 9.79%和 17.48%;与 CK相比,孔隙度变化也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P<0.05)。(2)土壤化学性状: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 pH值及碱化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增加趋势,其中 T5组效果最佳。(3)土壤酶活性: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增后降,T4处理组的效果最好,脲酶活性高达 1.65 mg·g -1·d-1;同时 T4处理组土壤转化酶活性最高,较 CK提高 18.19%。(4)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T2、T3、T4及 T5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 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75%~88.68%( P<0.05),随着菌糠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呈增长趋势。菌糠施用量较小时,增氮效果与单施化肥无明显差异,菌糠施用量加大,土壤增氮效果逐渐显著。菌糠施用量为 3582.80 kg·hm -2时,有效磷含量最高(18.5 mg·kg -1)。与 CK相比,T2处理组速效钾含量无明显变化,其他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以白灵菇"白杂65"为试材,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白灵菇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条件,研究了以菌丝生物量为响应值的碳源、氮源、接种量最佳组合,以期为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葡萄糖浓度24.590 g·L-1、酵母膏浓度7.433 g· L-1、接种量10.929%,在温度25℃、170 r·min-1,培养6d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2.145 g.  相似文献   
5.
根毛是植物根表皮细胞向外突起伸长形成的管状单细胞,在植物水分、营养物质吸收及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目前,对玉米根毛生长发育的研究极其有限,玉米作为一种单子叶植物,根毛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与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可能有所不同.为探究玉米根毛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以玉米自交系B73根毛为研究对象,收集生长3 d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