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A)、哈茨木霉(B)、德根贝(C_1、C_2、C_3、C_4、C_5)等微生物菌剂对3年生三七植株的病害发生情况、生长发育、地下部分干物质产量和三七根部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植株的病害防治、生长发育、总干重、总皂苷含量均有一定的作用。处理C_1的植株发病率为13.25%,防治效果最佳;各生物菌剂对三七病害防治作用效果大小依次为:C_1AC_2C_4C_5BC_3CK_2CK_1。处理C_1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和剪口粗影响最大,比CK_1分别提高41.11%、44.44%和33.96%。处理C4对三七的叶长、叶宽影响最大,比CK1分别提高37.13%、24.27%。各生物菌剂处理对三七地下部分干重的影响效果大小依次为:C_1C_3C_4BACK_2C_2C_5CK_1。处理C_3的剪口和须根的总皂苷含量分别比CK_1提高69.15%、248.24%,分别比CK_2提高87.34%、378.71%;处理C_1主根和剪口的总皂苷含量分别比CK_1提高59.61%和36.78%,分别比CK_2提高205.01%和51.49%。综合来看,处理C_1(97 mL/667m~2)对三七的病害防治、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EST-SSR标记分析云南省珠子参野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7对人参属EST-SSR引物对云南省珠子参主要分布区的19个珠子参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物种水平,17对人参属EST-SSR引物在19个珠子参居群中共检测到34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96个,平均为17. 4个,珠子参的等位基因数(A)为1. 8555,Nei’s基因多样性(H)为0. 2023、Shannon指数(I)为0. 3230;在居群水平,19个居群的等位基因数(A)为1. 0954~1. 2977,Nei’s基因多样性(H)为0. 1043~0. 1387,Shannon指数(I)为0. 0309~0. 1077,多态位点数(PPB)为8. 67%~29. 7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 6357,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0. 2866。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9份珠子参居群被划分为2个大类群,其中第二类群16个居群被分为4个小类群。【结论】珠子参总体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各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不高,居群间缺乏基因交流;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高,遗传差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表型的珠子参虽然形态差异较大,但遗传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下4种人参属植物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理机制上了解人参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内容,为其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人参属4种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屏边三七(Panax stipuleanatus)、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var.major)和越南人参(Panax vietnamens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自然耗水的方法,获得4个土壤水分梯度,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对4种人参属植物的抗旱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干旱对这4种人参属植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并未产生抑制作用;4种人参属植物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SOD活性增加幅度较大;在重度干旱(RWC 45%~55%)时,与对照相比珠子参的POD活性升高,增加幅度为21.16%,其余3个品种均降低,其中越南人参的POD活性降低幅度最小;与对照相比,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MDA含量均降低,变化幅度较小。综合以上分析,供试的4种人参属植物中珠子参和越南人参的抗旱能力较强。珠子参和越南人参在干旱胁迫下的SOD和POD活性升高或降幅较小,MDA的含量相对稳定,这些指标对其抗旱性贡献较大,可将其作为抗旱指标。  相似文献   
5.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市场角度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优先等级,为鲜食玉米种植者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促进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7年昆明市农贸市场购买鲜食玉米顾客跟踪随机问卷调查获取鲜食玉米品质指标的相关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鲜食玉米品质指标优先等级进行排序,并确定出各指标的评价数值。[结果]糯性口感甜度籽粒饱满度气味皮厚薄籽粒排列外观色泽。应用此结果,得出昆明农贸市场主要鲜食玉米品种综合得分,西双版纳四路糯衍生型小白糯西双版纳小黄糯石林白糯红糯、紫糯黄甜脆。[结论]云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种植鲜食玉米不失为一种玉米提质增效的选择,鲜食玉米种植者种植糯玉米尤其优异资源的糯玉米更能受到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七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三七的耐寒和耐热机制,为三七抗逆品种的选育、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生长第2年的三七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5、10、25(对照)和35℃温度处理,持续处理48 h后测定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5~25℃的温度条件下,三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25 ℃处理相比,5 ℃处理分别降低21.91%、23.30%和22.78%,10 ℃处理分别提高51.69%、52.43%和51.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与25℃处理相比,35℃高温条件下,Chla、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分别降低14.61%、6.80%、11.74%和8.1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光补偿点(LCP)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Pmax、LSP、Pn、Gs和Tr均显著下降,Ci、a和LCP则呈上升趋势.在低、高温胁迫条件下,三七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低、高温胁迫均显著抑制三七的光合能力.低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其抗冷性;高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来增强其抗热性.  相似文献   
7.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昆明市10个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SBE法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居住区复层植物景观、色叶类植物景观及水体旁植物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存在不一致性;色叶类植物景观、水体旁植物景观、建筑小品旁植物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判。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和不同组别评价差别大的居住区植物景观实例结合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居民对昆明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景观偏好,为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具有强抑菌效果的拮抗植物,为制定三七根腐病绿色安全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三七根腐病的3种致病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号B857)、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marplatensis,菌株号B562)和产碱菌属(Candidimonas sp.,菌株号B2681)],选用16种常见草本植物进行乙醇超声波提取,用二倍稀释法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进行平板打孔抑菌试验,测量抑菌直径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及致死中浓度(LC50),采用刃天青微孔板法观测16种植物提取液对3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效果强的植物进行田间三七苗覆盖试验,观测其对三七出苗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大狼毒对3种病原菌均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紫茎泽兰和黄花蒿对B857和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苦蒿、艾草和万寿菊对B857非常敏感,鬼针草对B562非常敏感,LC50均小于0.100 g/mL.MIC测定结果表明,万寿菊、苦蒿和紫茎泽兰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其中,万寿菊对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最强,对B562和B2681的MIC低至1.875 mg/mL,对B857的MIC为3.750 mg/mL;苦蒿对B857和B562的MIC为1.875 mg/mL;紫茎泽兰对B2681的MIC为1.875 mg/mL,对B562和B857的MIC为3.750 mg/mL.田间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万寿菊覆盖方式的三七出苗率最高,为75.86%,苦蒿覆盖方式的出苗率最低,为65.43%;3种植物覆盖方式对三七茎粗、叶长和叶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三七苗株高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下同).万寿菊和苦蒿覆盖方式致使三七苗叶宽变窄,且与对照差异显著.[结论]万寿菊和紫茎泽兰对3种三七根腐病致病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强,且对三七生长无显著化感作用,万寿菊可直接采收后作为覆盖物返田利用,紫茎泽兰需烘干打粉后施用.刃天青微孔板法可作为植物源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珠子参不同居群的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相同栽培条件下珠子参不同居群的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含量,以探讨其生理生态适应性机理.结果表明,8个珠子参居群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居群7、1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是居群4的2.21倍和2.18倍、居群6的2.02倍和2.00倍,差异显著.居群7、1的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最大,其中居群1的Cond和Tr值分别是居群6的2.61倍和2.35倍,差异显著,蒸汽压亏缺值较小;而居群4、6情况相反.表明珠子参居群植株利用水分的能力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它们之间光合能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居群4、6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大,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小于居群7、1,丙二醛含量最大,Pn值最小.表明珠子参不同居群的抗氧化酶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该协同作用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可能是珠子参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