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吉林省双辽县实验林场对白杨透翅蛾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并根据该虫有“性引诱”这一生物学特性,于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对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几年来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 1.虫源收集大量被害杨树虫瘿,置室外大养虫笼内让其自然羽化。每天分雌、雄收集羽化成虫,分别装入小养虫笼内备用。 2.粗提液制备取当天羽化性成熟未交尾雌蛾,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腹部,使其生殖器露出体外,再用摄子缓缓拉出性腺体,随即浸入有机溶剂中,捣碎后用滤纸滤去残渣,  相似文献   
2.
害虫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可遇到的一类自然灾害,有效地防治害虫以保护农作物,使能获得高产稳产是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黑龙江地处我国北境,气候相对冷凉,容易导致植保问题不大的错觉。但据统计,每年因病、虫、杂草危害减产粮食可达三、四十亿斤。其中玉米螟、大豆食心虫、谷子钻心虫、地下害虫、高梁蚜虫、粘虫、(禾刀)瘟等七大病虫害常年为害面积约近一亿亩次  相似文献   
3.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和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越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葡萄透翅蛾性引诱剂测报防治时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雄蛾触角对化合物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和顺-3-癸烯醇乙酸酯电位反应强烈,但在诱捕试验中唯有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具有显著引诱作用。一只诱芯含0.5mg顺-5-十二碳烯醇乙酸酯的诱捕器一夜平均诱蛾12.67头,为一头活雌蛾诱蛾数的5.3倍,400瓦黑光灯诱捕器的2倍。诱捕器类型、设置高度和诱芯载体材料影响引诱效果。样品对蒙古木蠹蛾具有专一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1974—1980年间利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几个变种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菌效试验结果指出,不同菌剂的1×10~8/ml孢子、晶体混合液处理后2天可获90%以上死亡率,某些菌剂的1×10~7/ml悬液2天内可获55—100%死亡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看出,HD-1和B-Hm-18对3龄幼虫毒力随菌剂浓度递减相应减低,致死中浓度(LC_(50))随作用时间增长而降低。田间防治实践所用浓度不宜过低。对菜青虫的毒力直线回归的斜率b值经多次测定范围为0.44—2.65。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0~8/ml的菌液浓度一般可使虫口减退90%以上,以B-Hm-18效果较好。0.1×10~8/ml菌液的防治效果与80%敌敌畏1:800药液防治效果相同,0.4×10~8/ml菌液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敌敌畏。同浓度的HD-1(美国高效菌种)和B-Hm-18(我院分离菌株)菌剂间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指出利用苏云金杆菌可以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7.
1960年我们曾用苏芸金杆菌和苏联杀虫菌粉 3号处理粘虫 3—5龄幼虫,在72小时内未见有因病死亡情况。刘祟乐教授等(1960)用苏芸金杆菌粉(约每克含孢子30亿)1:100—1:1000的稀释液对粘虫3龄幼虫试验,获得90%以上的杀虫效果,并将该菌与六六六混用对粘虫幼虫的致病有增效作用。钱念曾、陈仲梅等(1962)从苏芸金杆菌和腊螟杆菌单用和分别与敌百虫及DDT混用进行试验,结果当杆菌与DDT混用时可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Sephedex LH-20凝胶层析柱分离野蚕性信息素粗提物,获得活性馏份。其EAG值达6.8mv,并具田间引诱活性,平均诱捕率为10雄/天/诱捕器。此活性馏份在气谱上有2个主色谱峰,经GC-MS测定得2号色谱峰的分子量为238,基峰m/e 67,M-18=m/e 220,以及其它碎片离子峰完全和蚕蛾醇(反10,顺-12-+六碳二烯醇)一致。以合成蚕蛾醇进行田间引诱试验,亦具引诱活性,诱捕率为2.3~3.5雄/天/诱捕器。证明蚕蛾醇是野蚕性信息素的主成份。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鳃金龟幼虫是甜菜的主要害虫,利用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glaseriNC32品系在甜菜苗期防治小区试验表明,每平方米施用线虫100万头,幼虫死亡率可达85.3%。大田防治结果,每667m施用4亿头线虫,幼苗被害率可控制在15.1%以下,效果明显高于某些化学农药。线虫防治田与对照田相比,能显著的控制蛴螬的种群数量,使甜菜每667m增产351kg,表明利用线虫防治甜菜地蛴螬的可行性,为地下害虫无公害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制备及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活体增殖病毒 ,制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乳剂 ,室内对 4龄甘蓝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其LD50为9.42×103PIB/头。田间防治效果表明 ,采用1.0×1011PIB/hm2 和3.0×1011PIB/hm2的剂量防治甘蓝夜蛾的效果都在70%以上。乳液的稳定性较好 ,粘着性较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